古诗题乌江亭怀想日记
癸卯年冬月十一 于乌江畔
今日重读杜牧《题乌江亭》,忽生探访之念,遂驱车至和县乌江镇。寒风凛冽中,伫立在这片承载千年叹息的土地上,恍惚听见战马嘶鸣与楚歌哀婉。
一、亭台寻迹
如今的乌江亭早已不是唐代旧筑,汉白玉石碑上刻着"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的诗句。抚摸石雕霸王像,其眉宇间仍存睥睨天下的傲气。当地老者言,每逢阴雨时节,江水会泛起赭红色,似是当年鲜血未涸。
二、时空对话
坐在亭中石凳展开诗卷,杜牧的慨叹穿越千年依然灼烫:"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忽然懂得诗人不是在批评项羽,而是在与所有执著者对话。若当年霸王能暂敛锋芒,是否真能如牧之所言重整旗鼓?这何尝不是对当代人的警醒——我们何尝不常因一时失意而全盘放弃?
三、江水鉴古今
夕阳西下时,江面浮光跃金。想见公元前202年那个冬日,项羽在此挥剑自刎的决绝。杜牧作诗时是否也如此凭栏?他写下"卷土重来"四字时,或许正望着同样蜿蜒的江水,感悟到历史长河中成败皆非定数。而今江畔建起新城,渔船变作游艇,唯江水依旧东流,承载着无数"包羞忍耻"后的重生故事。
归途车过长江大桥,忽觉杜牧诗魂从未离去。那些在困境中吟诵"卷土重来未可知"的人们,何尝不是新时代的江东子弟?乌江亭见证的不仅是英雄末路,更是中华民族屡仆屡起的精神图腾。愿将此行感悟化作前行勇气,当知胜败虽难期,然志不可夺,气不可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