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所见:一首古诗引发的田园日记
2023年7月15日 晴
晨光里的诗韵
清晨推开木窗时,袁枚的《所见》突然浮现在脑海:"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四句诗像带着露水的藤蔓,悄悄攀上我惺忪的睡眼。远处山峦还笼着薄雾,近处的稻田却已泛起金浪,几只白鹭掠过水面,翅膀尖儿划开晨光的绸缎。
寻找诗中的牧童
踩着露水浸湿的田埂往村口走去,竹篮里的早桃散发着甜香。拐过老槐树时,果然看见阿旺家的小子骑在牛背上,枣红色的牛铃叮当作响。那孩子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手里攥着新编的柳条鞭,却不是诗里唱着山歌的模样——他正全神贯注盯着手机屏幕,两只光脚丫在牛肚子两侧晃呀晃的。
古今交错的光影
坐在晒谷场的石碾上,剥着刚摘的莲蓬。三百年前的牧童想捕蝉,今日的牧童想通关,不变的只有牛背上摇晃的童年。忽然树丛里传来尖锐的蝉鸣,惊飞了在稻草堆里啄食的麻雀。那个瞬间,古诗里的"忽然闭口立"有了具象的画面——骑牛的少年猛地抬头,柳条鞭掉进水沟,惊起一圈圈涟漪。
午后的诗意重构
炊烟升起时路过村塾,听见孩子们在齐声朗诵《所见》。玻璃窗映出他们晃动的脑袋,像一片被风吹乱的向日葵。老师敲着黑板讲解"振林樾"的意境,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却望着窗外发呆——顺着她的视线望去,电线杆上停着三只麻雀,正在争夺半块饼干屑。
暮色把云朵染成蜜糖色的时候,我坐在井台边记录这些碎片。古诗像面奇妙的镜子,既照见"林樾""鸣蝉"的永恒,又折射出移动网络与牛铃并存的当下。或许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所见》,而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真实的刹那,像捕蝉般轻轻拢进文字的纱网里。
(日记末尾夹着片银杏叶标本,墨迹在叶脉间微微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