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唐诗三百首》伴我度过的秋日午后
一页诗卷,半日清欢
窗外的梧桐叶飘落第三片时,我终于从书架上取下了那本烫金封皮的《古诗唐诗三百首》。这本陪伴我十年的诗集,在秋阳的抚摸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回应这个适合读诗的季节。
晨起遇李白
清晨泡开茉莉花茶时,随手翻到第七十八页。"床前明月光"五个字突然让氤氲的热气都变得清透。想起去年在陇西客栈见到的月光,确实如太白所言"疑是地上霜"。这本《古诗唐诗三百首》最奇妙之处,就是总能在恰当的时刻,让某句诗从纸页间跳出来叩击心扉。
午后品王维
正午阳光斜照在"空山新雨后"的标题上,王维的诗句像水墨画般在眼前舒展。记得编者在《古诗唐诗三百首》的注释里特别提到,这"空山"实指辋川别业后的竹径。去年深秋造访终南山时,特意踩着湿滑的青苔去寻访诗人当年的足迹,竟真的在某个转角处,听见了"清泉石上流"的叮咚声。
黄昏的杜牧之问
暮色渐浓时读到"商女不知亡国恨",突然被某种跨越时空的沉重击中。《古诗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将这首诗与《泊秦淮》并列排版,此刻才懂得其中深意。合上书页时,发现扉页上还有大学时抄录的晏几道词:"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原来这本诗集早已悄悄记录了我十年的心路历程。
夜读有思
台灯下重读杜甫《春望》,突然注意到《古诗唐诗三百首》在"感时花溅泪"句下的批注:"此泪非独为花"。想起白日里母亲电话中说老家木樨树被台风刮倒的事,此刻才真正明白,所谓经典,就是能让不同时代的人,在同样的文字里照见自己的悲欢。
临睡前将书签夹在《锦瑟》那一页,李商隐的惘然最适合用来结束这个与唐诗相伴的日子。这本《古诗唐诗三百首》就像个老友,不必日日相见,但每次重逢,都能带来新的感悟与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