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子吟》里的母爱印记
一个雨夜的思念
窗外的雨滴轻轻敲打着玻璃,我独自坐在书桌前,翻开那本泛黄的《唐诗三百首》。当目光落在孟郊的《古诗游子吟》上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熟悉的诗句突然让我的眼眶湿润了。
针线里的温度
记得去年离家前夜,母亲也是这样在灯下为我缝补衣裳。她戴着老花镜,银白的发丝在台灯下泛着柔和的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当时只觉得母亲唠叨,现在才懂得那每一针里藏着的牵挂。我抚摸着手腕上母亲编织的红绳,仿佛还能感受到她指尖的温度。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在我心里反复回荡。母亲总说不要我的回报,可我知道,她偷偷收藏着我寄回的每张明信片,把我发的每条语音听了又听。
记忆里的味道
突然想起今早路过早餐店时,蒸笼里飘出的韭菜香。那是母亲最拿手的韭菜盒子味道,她总在天没亮时就起来和面,就为让我上学前能吃上热乎的。现在隔着千山万水,才明白"密密缝"的不只是衣裳,还有那些藏在日常里的爱。
视频里的白发
昨晚视频时,发现母亲又多了几根白发。她笑着说不碍事,却悄悄把摄像头转向阳台的绿植。我知道她是不想让我看见她眼角的皱纹。记得《古诗游子吟》最后写道:"此物最相思",此刻我书桌上的台灯,不正是离家时母亲执意塞进行李的那盏吗?
雨声渐歇,我提笔在日记本上抄下整首《古诗游子吟》。墨迹晕染开来的地方,恰似母亲在老家窗口望穿的秋水。或许母爱就是这样,像诗里写的春晖,永远无声却温暖地照耀着游子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