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野望》中的秋日遐思
一、晨起野望
清晨推开窗棂时,薄雾正缠绕着远山。忽然想起王绩那首《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此刻虽非黄昏,但那种苍茫的天地孤寂感却穿越千年扑面而来。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1. 画境重现
漫步至城郊湿地,芦花在朝阳中泛着银光。三两只白鹭掠过水面,惊起圈圈涟漪。这景象与诗中"牧人驱犊返"的田园画卷竟有七分神似,只是少了木轮牛车的吱呀声。
二、古今对话
坐在草坡上翻开诗集,发现古人望野与今人观景有着本质不同。现代人总急着用手机定格风景,而王绩的野望是"相顾无相识"的孤独凝视,是把整个秋天装进眼眸的深沉。
2. 城市缝隙
傍晚在写字楼间隙看见半轮落日,玻璃幕墙将余晖折射成碎片。突然明白诗中"徙倚欲何依"的彷徨——我们比唐代多了千万条道路,却依然在钢铁森林里寻找归途。
归途的坐标变了,但人类对自然的眷恋从未改变。野望不仅是目光的远眺,更是心灵的返乡。
三、月下沉思
入夜后特意未开灯,任月光流淌在书案。现代文明用灯光消灭了黑夜,也消解了"长歌怀采薇"的意境。或许我们该学着像古人那样,在黑暗里保留一片精神的野望之地。
合上日记时,窗外的银杏叶正簌簌落下。这个秋天,因与《古诗野望》的相遇而显得格外厚重。那些被摩天大楼切割的天空,终将在诗行里恢复完整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