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离别与友情

一日的思绪

清晨醒来,窗外细雨绵绵,不禁让我想起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总在心头萦绕,仿佛是为今日的阴雨天气量身定制的注脚。

诗中的离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篇的壮阔景象,勾勒出杜少府远行的背景。诗人站在长安城头,目送友人奔赴蜀地,眼前是巍峨的城楼,远方是迷茫的烟霭。这种空间上的距离感,恰恰反衬出两人心灵的贴近。

我想起去年送别大学室友时的场景。火车站里人潮涌动,我们却像被隔离在一个透明的气泡中。他要去南方发展,我留在北方工作。临别时,我们不约而同地背起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相视一笑中,泪水反而更汹涌了。

现代社会的友情

在通讯发达的今天,地理距离似乎不再是问题。微信视频可以随时连线,高铁飞机朝发夕至。但王勃诗中那种郑重其事的送别仪式感,那种把酒言欢、折柳相赠的情谊厚度,却在快餐式的社交中逐渐消逝。

上周收到那位南方室友寄来的明信片,上面用工整的字迹抄录着整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纸质媒介的质感,让那些熟悉的诗句突然有了温度。他说每到蜀地的雨季,就会想起我们宿舍四人挤在阳台听雨的日子。

永恒的慰藉

王勃写下这首诗时不过二十出头,却道出了穿越时空的情感真理。真正的友情不会因距离而疏远,就像诗中所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人生路上,我们都在经历着各自的漂泊,但某些联结永远存在。

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窗台上。我打开手机,给几位久未联系的老友发了消息:“最近读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突然很想你们。”很快,回复的提示音接连响起,像是一串跨越千年的回声。

注:王勃此诗作于唐高宗时期,当时诗人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逐出长安,在送别友人杜少府时写下这首千古名作。诗中既有少年人的豪迈,又饱含对友情的珍视,成为唐代送别诗中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