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秋浦歌古诗

《秋浦歌古诗》中的一日闲思

清晨·秋浦的微光

晨起推窗,远处山峦如李白笔下“秋浦长似秋”般绵延。雾气缭绕中,恍若看见千年前那位白衣诗人立于水畔,将“白发三千丈”的愁绪抛向粼粼波光。我捧着温热的茶杯,忽然想起《秋浦歌》中“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句子——这何尝不是现代人照镜子时的共同叹息?

午后·文字里的共鸣

重读《秋浦歌十七首》,在笔记本上抄下“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窗外蝉鸣骤起,竟与诗中“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的韵律暗合。突然意识到,李白描写的不仅是秋浦风物,更是用“愁作秋浦客”的笔触,为所有漂泊者画出了精神故乡。

特别注意到第五首“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这让我想起上周在动物园见到的滇金丝猴,它们在现代钢筋丛林中的困顿,与诗中自由腾跃的白猿形成奇妙互文。环保笔记本上不觉已写满三页随笔。

黄昏·跨越时空的对话

散步至社区人工湖畔,夕阳将水面染成“炉火照天地”的瑰丽红色。耳机里播放着《秋浦歌》吟诵版,突然明白“赧郎明月夜”中那个被炉火映红脸的工匠,其实与我们这些在写字楼加班到华灯初上的现代人共享着同样的生命律动。

夜读·诗意的延续

临睡前在台灯下摊开《李太白全集》,钢笔在“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旁画线标注。突然收到朋友消息,说正在皖南旅游,发来的秋浦河夜景照片里,仍有星光照耀着渔火,仿佛千年诗意从未中断。这大概就是经典的力量——让不同时空的人们,在“秋浦歌”的旋律里找到共鸣。

(全文共计52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