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古诗中的清气人生——冬日随笔
2023年12月15日 小雪初霁
一、墨痕如梅
晨起临窗,见案头《墨梅》诗帖:"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的墨梅在雪光映照下愈发清绝。砚台里昨夜未干的墨汁凝成薄冰,竟似诗中"淡墨痕"的具象化,恍惚间梅枝已攀上窗棂。
1.1 墨色里的傲骨
笔架上悬挂的狼毫还带着松烟墨的苦香,这让我想起元代画家倪瓒评王冕:"其梅如铁,其气如兰"。墨梅不靠艳色夺目,恰似我们写作时不必华丽辞藻堆砌。昨日修改散文时删去十余处浮夸比喻,此刻再看竟觉文字如疏影横斜的梅枝,瘦劲中自有意趣。
二、清气盈怀
午后踏雪至城西梅园,见三两老者在亭中煮雪烹茶。青瓷盏中茶汤氤氲,与远处白梅浑然一色。忽然懂得诗中"清气"二字真意——这清是茶烟穿透宣纸的透彻,是梅香揉进墨韵的澄明,更是褪尽浮华后的本真。
"你们年轻人写文章,总爱把月亮比作银盘。"饮茶的老先生笑道,"可王冕画梅只用墨色,反倒让人看见月光。"
2.1 写作如种梅
归家后重读自己近年的日记,发现最动人的反而是那些平实记录:母亲用雪水腌的梅子酒,父亲修补旧书时的侧影。这些文字恰似墨梅,在时光里沉淀出暗香。打开新本子写下:"写作当如种梅,不必急于花开,但要蓄足清气。"
三、乾坤中的留白
暮色染窗时,用枯笔在宣纸上临摹墨梅。笔锋过处,飞白如雪泥鸿爪。忽然明白"满乾坤"的妙处——这"满"不是填塞,而是以留白构筑的丰盈。就像好的日记,记录三分,留白七分,反让读者看见文字外的万千气象。
合上日记本时,月光正落在砚台的冰纹上。那些交织的裂痕,恰似一株看不见的墨梅,在寒夜里默默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