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记一次竹林漫步的感悟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记一次竹林漫步的感悟

清晨醒来,窗外传来沙沙的声响,推开窗一看,原来是昨夜的风雨让院后的竹林更显青翠。忽然想起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名句"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时兴起,决定去竹林走走。

一、初入竹林

踩着湿润的泥土走进竹林,空气中弥漫着竹叶特有的清香。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落下来,在地上描绘出斑驳的光影。新生的竹笋破土而出,尖尖的笋尖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我不禁放慢脚步,生怕惊扰了这片宁静。

二、竹之品格

漫步其中,想起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看似柔弱,实则坚韧。它们挺直腰杆,一节一节向上生长,即便在风雪中也不轻易弯腰。这种"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品格,不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吗?

三、禅意顿生

越往深处走,越觉得心神宁静。竹叶摩挲的沙沙声,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梵音。王维在《竹里馆》中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此刻我虽无琴可弹,却也能体会到他那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这片竹林,俨然成了最好的禅房。

四、归途所思

离开时,夕阳已为竹林镀上一层金边。回首望去,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浮上心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啊,在这喧嚣的尘世中,我们更需要这样一片净土来安放灵魂。竹子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挺拔的姿态,更是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这次竹林之行,让我对"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了更深的体会。或许人生的真谛,就藏在这看似平常的竹林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