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端午节的古诗

粽叶香里忆端阳

——记一个充满诗意的端午节

2023年6月22日 星期四 晴

清晨推开窗,空气中飘来阵阵粽叶的清香,这才惊觉又是一年端午至。"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的诗句突然浮现在脑海,那些关于端午的古诗,就这样随着粽香飘进了心里。

古诗里的端午记忆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祖母总会一边包粽子,一边教我念"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那时不懂诗中深意,只觉得那翠绿的粽叶在祖母手中翻飞的样子,比什么玩具都有趣。如今读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才懂得这简单的食物里,包裹着千年的文化传承。

粽香里的亲情

厨房里,母亲正在重复着祖母当年的动作。青绿的粽叶在她指间舒展,雪白的糯米裹着红枣、豆沙,被捆扎成一个个精巧的三角。"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苏轼写煮粽的诗句此刻显得格外贴切。灶台上的大锅冒着热气,粽香渐渐弥漫整个屋子,这是记忆中最温暖的端午味道。

诗意的端午习俗

午后,父亲带着我去江边看龙舟赛。"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张建封的《竞渡歌》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变得鲜活。岸边插着菖蒲和艾草,人们手腕上都系着五彩丝线,让我想起"玉簪犀璧醉佳辰,明媚谁人不看来"的佳节盛景。

端午的思考

傍晚独坐庭院,品着雄黄酒,突然明白为什么古人会在这一天写下那么多诗篇。这个节日承载了太多文化密码:有对屈原的追思,有对健康的祈愿,更有对家国情怀的寄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文天祥的诗句让人感慨万千。粽叶的清香、龙舟的鼓点、门楣上的艾草,都是活着的文化记忆。

夜深了,月光洒在包剩的粽叶上,泛着青幽幽的光。这个端午节,因为古诗的陪伴,平凡的日常也有了诗意的光芒。或许明年此时,我也会写下属于自己的端午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