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古诗翻译》给我的启示:一篇关于坚韧的日记
2023年10月15日 晴
今天重读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翻译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首诗的英文译本"Bamboo in the Rock"虽然简洁,却完美保留了原诗的筋骨——那种在逆境中依然挺拔的精神。
古诗翻译中的文化密码
课堂上老师讲解《竹石古诗翻译》时特别指出,"千磨万击还坚劲"被译为"Though beaten and shaken, it's still strong and tough",这个"still"用得极妙。这让我想起上周月考失利时,父亲书桌上那盆始终青翠的文竹。东西方语言在表达坚韧时,竟有着如此相似的共鸣。
"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翻译版本很多,我最爱这个:"No matter the wind from east or west"。译者用"no matter"这个短语,把竹子随遇而安的豁达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我们班转学生小林,从北方来到南方,总是笑着说"就当体验不同风景"。
生活中的竹石精神
放学路过建筑工地,看见工人们正在暴雨中加固脚手架。钢筋水泥间,他们黄色的安全帽像极了岩缝中冒出的竹笋。忽然明白《竹石古诗翻译》里反复强调的"rooted"(扎根)意味着什么——那是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生命力。
晚饭时妈妈说起外婆年轻时,带着三个孩子渡过饥荒的故事。老人常说的"人要比竹子还耐得住寂寞",不正暗合了诗中"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意境吗?这些生活片段,让书本上的翻译突然有了温度。
今日感悟
《竹石古诗翻译》像面镜子,照见了不同文化对坚韧的共同礼赞。当我用手机拍下阳台上历经台风仍挺立的绿萝时,突然觉得郑板桥的诗、英文译本、还有眼前这株植物,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生命的美丽,在于那份破岩而出的倔强。
(日记结尾附上手绘的竹石插画,题写中英对照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