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登高望远,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

登高望远,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

山间日记

清晨五点,我背着行囊独自向青峰进发。山脚还笼罩在薄雾中,石阶上沾着露水,每一步都踏碎晶莹的晨光。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的句子在心头盘旋,像只不知疲倦的云雀,催促着我向上攀登。

半山腰的顿悟

转过第七个弯道时,朝阳突然刺破云层。漫山枫叶瞬间被点燃,整座山仿佛披上金甲圣衣。我扶着斑驳的栏杆喘息,忽然理解古人为何总将山比作巨龙——此刻连绵的山脊正如苏醒的龙背,鳞片在阳光下闪烁。半山亭的楹联写着"万壑松风生足下",而我的登山鞋确实沾满了松针与苔藓。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想起杜甫另一首《望岳》,不禁莞尔。千年过去,这青山依旧未了,只是多了几道游人踩出的小径。岩缝里倔强生长的野杜鹃,倒与盛唐时见过诗人的是同一血脉。

巅峰时刻

正午登顶时,云海正在脚下翻涌。真正的"一览众山小"竟如此具象——远处城市变成积木,公路如银线缠绕山间。摸到冰凉的界碑那刻,突然明白古人登高必赋诗的原因:当天地壮美超出语言承载,唯有诗句能作精神的支点。山风把冲锋衣吹成鼓胀的帆,我对着峡谷大喊,回声像许多个自己在应答。

下山的哲学

黄昏时选择野径下山,发现另番景致。溪水在石缝间叮咚,像在演奏"明月松间照"的变奏曲。摔了两跤才懂得,王维"空山新雨后"的惬意背后,藏着多少湿滑的教训。背包侧袋的保温杯里,最后一口山泉带着矿物感的清甜,这是李白喝过的月光。

暮色中回望山峰,它又恢复成沉默的剪影。但我知道在某块岩壁上,此刻正栖息着"会当凌绝顶"的豪情,等待下一个黎明被脚步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