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诗》的春日随想
二月廿三日记
清晨推窗,忽见檐角挂着细密的水珠,恍惚间想起韩愈那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诗句像一缕薄雾,倏地漫上心头。
诗中的雨与现实的光
撑着伞走在小区石板路上,伞面沙沙作响的雨声,与一千二百年前长安天街的细雨竟如此相似。低头看那些刚冒尖的草芽,果然如诗中所言——远望似有朦胧绿意,走近却难觅踪迹。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妙处吧。
转角处的樱花树已结满花苞,粉白的花蕾裹着晶莹水珠,让人想起韩愈笔下"最是一年春好处"的赞叹。忽然明白诗人为何要特意写信告诉张籍:这样的早春景致,若不用心捕捉,转眼就会消逝在浓艳的仲春里。
古今交织的春日絮语
路过社区图书馆时,看见几个孩童在朗读古诗。他们稚嫩的声音念着"绝胜烟柳满皇都",竟让现代钢筋森林也染上几分唐风余韵。我在雨中驻足良久,看雨水在玻璃幕墙上蜿蜒成诗行的轨迹。
午后雨歇,阳光像被筛过的金粉,轻轻洒在湿润的草地上。此刻突然懂得韩愈写此诗时的心境——那是一种想要与人分享生命中细微感动的迫切。于是我也学古人铺纸研墨,给远方挚友写明信片:"今日见早春如诗,愿君共赏此般光景。"
结语:永恒的春之絮语
暮色中重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发现古诗最动人处,在于它让不同时空的人们产生共鸣。韩愈笔下"润如酥"的小雨,今天依然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或许就是经典的力量——它让千年前的早春,永远鲜活在我们的生命里。
合上日记本时,窗外又飘起细雨。恍惚听见诗人在时光那头轻笑:"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