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的月光日记
一、初见古月
今夜重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童趣跃然纸上。站在阳台上望着同一轮明月,突然理解诗人为何用"瑶台镜"来形容——月光清冷如镜,仿佛能照见千年前那个仰头望月的谪仙人。
1. 月光下的城市剪影
现代都市的霓虹与月光交融,高楼玻璃幕墙反射着碎银般的光斑。这与诗中"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的奇幻景象形成奇妙对照,钢筋森林里竟也藏着"白兔捣药"的童话感。
二、诗中的时空对话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的感慨穿越时空击中了我。李白看到的月亮与我们今日所见本是同一个天体,但手机屏幕的蓝光早已冲淡了古人"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的纯粹感动。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2. 科技时代的月光
天文望远镜能看清环形山的今天,我们反而失去了"呼作白玉盘"的想象力。记录此刻心情时,智能手表的月相提醒突然亮起,这数字化的月光提醒着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明月的诗意凝视从未改变。
三、重拾童真之眼
合上诗集时,尝试像儿时那样纯粹地仰望月亮。云絮掠过月面的瞬间,忽然懂得"天人清且安"的意境——在这光污染严重的城市,唯有放下成人思维,才能重新看见李白笔下那轮不染尘埃的古朗月。
夜渐深,月亮行至西天。现代人用相机定格月相,而我用这篇日记收藏今夜与《古朗月行》的神交。或许千年前那个称月为"白玉盘"的孩子,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的诗意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