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望月怀远古诗

望月怀远古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夜独坐小记

今夜推开窗时,那轮明月正悬在墨色的海面上,银光碎成千万片粼粼的波痕。张九龄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突然撞进心里,像一粒石子投入深潭,激起层层叠叠的涟漪。

一、月光里的千年对话

案头《望月怀远》的诗页被夜风轻轻掀起,泛黄的宣纸上"灭烛怜光满"五个字格外醒目。我学着古人熄灭台灯,整个房间顿时浸在青白的月色里。空调外机的嗡鸣渐渐隐去,恍惚听见盛唐的捣衣声穿过时空,与二十一世纪轮船的汽笛声重叠。

阳台的绿萝在月光中舒展叶片,叶脉里流淌着与千年前相似的银辉。忽然明白诗人为何要"披衣觉露滋",此刻我也忍不住裹紧睡袍,任夜露沾湿拖鞋上绣着的云纹。

二、手机屏幕外的天涯

微信家族群正热闹地刷着月饼照片,表哥在芝加哥拍的月亮带着美式滤镜的暖黄,姑妈在厦门拍的月光却泛着青瓷般的冷调。手指悬在"不堪盈手赠"的转发键上方,最终只发了个玉兔捣蛋的表情包。

冰箱里独立包装的流心奶黄月饼,包装袋上映着机械印刷的嫦娥。想起母亲总说老家柴灶烤的芝麻饼才配叫月饼,那些粗糙的手印早随着土灶一起消失在拆迁的尘埃里。

三、海潮声中的永恒

凌晨两点,月光把书桌分成明暗两界。钢笔在光影交界处投下长长的影子,像支穿越时空的箭。社交媒体的红点提示不断冒出,而窗外那轮明月依然保持着盛唐时的静默。

忽然收到父亲发来的照片:老家庭院的石榴树下,小侄女正踮脚够枝头最后一个果。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粉红裙摆上洒满会跳舞的光斑。这一刻,"还寝梦佳期"有了具象的画面。

合上日记本时,月亮已西沉到对面写字楼的玻璃幕墙里。无数格子间反射的月光,竟比海面上的更为破碎,却也更为璀璨。或许这就是现代人的"天涯共此时"——我们终将学会在钢筋森林里打捞散落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