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文:海畔的絮语
十月廿六日,微晴,有风
晨起推窗,咸涩的风便裹着鹭岛的秋意扑面而来。我居于集美学村一隅,窗外不远即是龙舟池水,更远处,一道海堤将蔚蓝与翠色轻轻划分。这便是集美,一个名字里都透着温婉与美好的地方,而我今日的笔墨,便想为这“集美文”作一番私人的注脚——非是严谨的论说,只是一日生活与思绪的拾零。
所谓“集美文”,于我而言,并非某种特定的文体范式,它更像一种从这片土地生长出的气质,融在空气里,渗入砖瓦中,流淌于每日的晨昏。它是陈嘉庚先生“诚毅”二字在纸页间的回响,是闽南红瓦翘脊与西洋廊柱碰撞后的和谐诗篇,是学子的书声、渔人的号子、以及永不疲倦的海浪声共同谱写的韵律。
一、建筑的文脉
午后信步,最爱徜徉于学村的巷道。嘉庚风格的建筑是此地最雄浑的“集美文”开篇。高高的翘脊刺向晴空,仿佛要将一种昂扬的精神也写入云端;细腻的雕花与彩瓷镶嵌在红墙之上,又似文中精心锤炼的词句,于宏大处见精巧。我常想,这些沉默的楼宇,其本身就是一篇篇立体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它的“神”,便是那中西合璧的包容与开拓,是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赤子情怀。穿行其间,恍若行走在巨著的字符间隙,历史的风扑面而来,却不叫人感到沉重,只余下对先辈的敬仰与对当下的珍惜。
二、海风的吟唱
黄昏时分,必至海边。集美的文气,是带着海味的。这里的风永远不缺故事,它吹过渔船的桅杆,带来远方的讯息;它拂过椰林的叶片,沙沙作响,如同永不停歇的旁白。坐在石堤上,看落日熔金,将海面与嘉庚公园的道南楼群一同染上暖色。此刻的思绪最是飘渺,也最是丰盈。许多白日里未能理清的愁绪,在此地被海风一吹,似乎便散淡了许多;而一些灵感的碎片,却又被海浪一遍遍推至心岸。这无边的蔚蓝,是“集美文”最广阔的稿纸,每一道波浪的曲线,都是一行自由的诗。
三、灯下的思忖
夜阑人静,台灯洒下一圈暖光。日间的所有见闻——课堂上的争鸣、龙舟池畔的欢笑、老街巷口的烟火气、以及海边的空茫——开始在心田沉淀、发酵。提笔记录,文字便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它们或许稚嫩,却足够真诚。我渐渐明了,“集美文”的真谛,或许不在于辞藻的华丽或结构的精巧,而在于一种“集美”的精神:汇集一切美好,于景、于人、于情、于思,而后诚实地表达。它鼓励我们像先生那样,将世界的精华“集”于此地,再酿出属于自己的“美”文。
夜已深,窗外涛声隐隐。愿明日,依旧有风自海上来,鼓荡我心,助我写下更多属于集美,也属于自我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