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钱塘湖春行古诗

《钱塘湖春行》古诗中的春日钱塘

三月二十日 晴

清晨推开窗,忽然想起白居易那首《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眼前仿佛浮现出千年前钱塘湖畔的早春景象,便决定循着诗中的足迹,去感受这诗画交融的春日。

一、孤山寺的晨钟

乘着第一缕阳光来到孤山脚下,石阶旁的迎春花已绽出嫩黄。寺墙外几株早樱正开得烂漫,恰似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写照。僧人扫地的沙沙声与檐角风铃的清响,为"最爱湖东行不足"的闲适作了最生动的注脚。

二、白沙堤上的春痕

沿着诗里提到的白沙堤漫步,新柳垂丝轻拂水面,几只野鸭在"水面初平"的湖心划出银线。最惊喜的是发现堤岸草丛中藏着几簇蓝紫色二月兰,让人想起"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灵动。三三两两的游人举着相机,现代与古典在此刻奇妙交融。

三、云栖竹径的邂逅

午后误入云栖竹径,阳光透过新叶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光影。突然理解诗中"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意境——枝头确实有燕子在衔草筑巢,还伴着清脆的雏鸟啼鸣。坐在茶亭里啜饮龙井时,发现远处雷峰塔的倒影正映在如镜的湖面上,恍若"绿杨阴里白沙堤"的画卷。

归途时湖面起了微风,层层涟漪将夕阳揉碎成万千金鳞。这让我想起《钱塘湖春行》末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今日用双脚丈量过的每个角落,都成了古诗最鲜活的诠释。或许千年后的某个春天,也会有人站在我今日的位置,与白乐天隔空对饮这湖光山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