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高思亲日记
壬寅年九月初九 晴
晨起推窗,见满城金桂飘香,方知重阳已至。忽忆王摩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句,竟与此刻心境暗合。虽非身处异乡,然双亲远在江南故里,三百里云月相隔,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登高寻古意
午后与友相约登西山。石阶蜿蜒如龙,两侧枫叶初染丹霞,恰应了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意境。山腰遇老翁售卖茱萸香囊,红锦为囊,茱萸作佩,不由吟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少的一人,原是当年围炉分糕的祖母啊。
行至绝顶观云台,见群雁南飞如墨点,倏然体悟孟襄阳"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旷达。暮色四合时,远处古寺钟声荡开云霭,恍惚间似见白乐天"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的热闹景象。
诗词照现实
下山西归,手机忽震,母亲发来庭院新植菊花照片。那金盏银台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分明就是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现代注脚。立即视频连线,教父母用视频通话共赏落日,父亲笑叹:"如今不用'遍插茱萸',也能'千里共婵娟'了。"
夜来整理今日所摄秋色,忽见照片角落无意拍得的祖孙三代:稚子擎风筝奔跑,父母紧随其后,银发祖父拄杖含笑——这岂非苏轼"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之外的温暖答案?传统诗词从未远去,只是化作人间烟火,在每个重阳的炊烟里袅袅重生。
今日方知,古诗词非故纸堆中枯蝶,而是照进现实的明月光。当我们登高时,千年前的诗句便在山风中苏醒;当我们思亲时,祖先的情感记忆便在血脉里奔涌。传统节日的真谛,或许就是让今人与古人共享同一轮明月,在时空交错处,完成文化的传承与共鸣。
...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
D. 清明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内容及传统节日习俗的理解。诗中“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插茱萸”是重阳节的典型习俗。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古人有登高祈福、插茱萸避灾的习俗。其他选项中,中秋节主要习俗是赏月、吃月饼;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主要是扫墓祭祖。...
...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这首诗写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 根据您输入的内容,为您匹配到题目: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 A. 重阳节 B. 中秋节 C. 清明节 D. 元宵节 **答案**: [答案]A **分析**: [解析]略 ...
...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传统节日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传统节日为()。 A. 端午节 B. 元宵节 C. 重阳节 D. 清明节 答案: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此外通过诗中登高、茱萸也可得出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选C。...
...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年的农历( )是我国传统节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年的农历( )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A.七月七日 B. 八月八日 C. 九月九日 D. 十月十日 答案: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诗句中登高和插茱萸的风俗来看,这首诗反映的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所以C正确;ABD中的节日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