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山楂古诗里的秋日絮语

山楂古诗里的秋日絮语

十月廿三 晴 微风

晨起推窗,一股清冽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深秋特有的、混合着枯草与成熟果实的气息。忽然想起书桌上那本摊开的《唐诗宋词选》,昨夜正读到几首关于山楂的古诗,字句间那红玛瑙般的果子,仿佛正透过千年的时光,向我眨着眼睛。心念一动,今日何不就去寻访这诗中的秋日信使?

漫步至城郊的山道,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在脚下洒下斑驳的光影。行至半山腰,一片热烈的红色骤然闯入眼帘——是山楂树!正如古诗中所描绘的,“红果星悬碧树梢”,一颗颗饱满的山楂果,宛如无数浓缩的夕阳,密密匝匝地缀满枝头,在湛蓝天空的背景下,勾勒出秋日最灿烂的轮廓。它们不像苹果那般硕大夺目,也无葡萄的晶莹欲滴,只是那样安静地、谦逊地簇拥着,却自有一种凝聚了时光风霜的甜酸滋味,让人望之便口舌生津,想起“色比丹砂嫩,浆同琥珀凝”的妙句。

滋味与忆念

在山道旁一位慈祥的老伯那里,我买下了一小袋新鲜的山楂。归家后,清洗几颗放入口中,那强烈的酸味激得人猛地一颤,随即,一股深藏的、温和的清甜缓缓漾开,回荡在唇齿之间。这复杂的滋味,像极了人生,先酸后甜,回味无穷。我不禁思索,古人对山楂的偏爱,或许正源于此。它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情感的载体。游子见到它,会思乡,“客里乍尝新气味,依稀似忆故园秋”;友人分别,以它相赠,“赠君山楂味,莫忘此时心”。这小小的红果,承载了太多离愁别绪与深情厚谊。

傍晚,我决定效仿古人,尝试亲手熬制一罐山楂酱。将山楂去核,与冰糖一同放入锅中,加水慢慢熬煮。看着它们在水中翻滚、软化,逐渐融成一锅艳丽的绛红色,空气中弥漫开浓郁而温暖的酸甜香气。这过程莫名地带有一种治愈的力量。我想,千年前的某位诗人,或许也是在这样一个秋日,看着灶膛里跳动的火焰,守着咕嘟作响的陶罐,写下了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吧。食物与诗歌,就这样在烟火气中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沉淀的时光

将熬好的果酱装入玻璃瓶,那晶莹剔透的红色,宛如封存了一段秋光。我尝了一小勺,味道醇厚而复杂,比鲜食更添一份温润的甘美。

今日的寻访,让我对书本上的“山楂古诗”有了全然不同的体会。它不再仅是纸墨间的风雅,而是可触、可感、可尝的生活滋味。它藏在山野的秋风里,藏在灶台的火光中,藏在每一个品味生活、寄情于物的人的心里。秋日将尽,这一瓶自制的山楂酱,将成为这个季节最甜美的注脚。待寒冬来临,取一勺冲饮,杯中荡漾开的,将是整个灿烂的秋天,和一份源自古老诗篇的温暖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