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重温别董大古诗的离别愁绪——一篇冬日送别日记

重温《别董大》古诗的离别愁绪——一篇冬日送别日记

2023年12月15日 雪

清晨推开窗,漫天飞雪如柳絮般飘落,忽然想起高适那首《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场景竟与一千多年前的离别如此相似。捧着热茶站在窗前,指尖传来的温度与窗外的寒意形成鲜明对比,就像诗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温暖慰藉与凛冽风雪的交织。

一、诗中的时空重叠

董大究竟是谁?这个疑问伴随了我整个上午。查阅资料才知,这位让边塞诗人高适在风雪中依依惜别的琴师,竟是盛唐著名的音乐家董庭兰。诗中"六翮飘飖私自怜"的比喻,将这位怀才不遇的艺术家比作折翼孤鸿,而"一离京洛十余年"道尽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漂泊辛酸。看着窗外被积雪压弯的竹枝,我突然理解为何古人总爱以自然景物寄托离情。

二、现代人的离别体验

午后闺蜜发来消息,她将赴海外工作。视频通话时,我们隔着屏幕默然许久。她说:"记得大学时你总念叨'莫愁前路无知己',现在真要体会这句诗了。"我突然哽咽——原来《别董大》的情感穿越千年仍未褪色。现代交通发达,视频通话触手可及,但离别时的惆怅与古人并无二致。我们约定学习高适与董大,不作儿女沾巾态,而是以"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互勉。

三、文化基因的传承

傍晚雪停,我抄写《别董大》全诗挂在书房。丈夫笑问为何独爱此诗,我说:"你看'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这种坦荡比柳永'执手相看泪眼'更动人。"我们这代人习惯用表情包表达情绪,却常常词不达意。而高适仅用28个字,就完成了从景物烘托到情感升华的完整叙事,这种文化基因值得永远传承。

临睡前,我给闺蜜发了最后一条消息:"黄云白日会再聚,北风吹雪终有时。"窗外,积雪反射着皎洁的月光,像极了诗中那个被雪光照亮的离别黄昏。此刻我终于懂得,好的诗歌就像一面镜子,每个时代的人都能照见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