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日赏菊日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日赏菊日记

十月二十日 晴

清晨推开窗,凉风裹着淡淡菊香扑面而来。忽然想起陶渊明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决定去城郊的菊园走走。

一、东篱菊影

乘着晨露未晞,我来到菊农老王的园子。竹篱笆边,金丝皇菊正开得热闹,花瓣如鎏金般层层舒展。"这是照着古诗里的意境种的,"老王指着篱笆笑道,"陶渊明的东篱,就该配这样的菊花。"阳光穿过花瓣,在泥土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恍惚间真有种穿越千年的错觉。

二、南山遐想

午后坐在菊田边的石凳上远眺,城市天际线替代了古诗里的南山。但看着眼前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景象,忽然懂了古人为何总将菊与山并提——菊花那份傲霜的筋骨,不正是山峦的魂魄吗?唐代元稹写"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此刻才真正体会其中况味。

园中遇见的几位老人,都在讨论如何用菊花泡茶养生。这让我想起苏轼《赵昌寒菊》里"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的句子。古人早知菊花既可观赏又能入药,这种实用与风雅兼备的特质,或许正是它穿越三千年仍被钟爱的原因。

三、暗香浮动

暮色渐浓时,发现墙角几株绿菊开得正好。想起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的愁绪,又对比眼前生机勃勃的新品种,不禁莞尔。现代园艺让古诗里的"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有了更丰富的诠释,但那份"宁可枝头抱香死"的气节始终未变。

归途买了两盆杭白菊,卖花人说这是仿宋代宫廷培育的品种。回家路上,背包里隐隐传来清冽的香气,恍惚与千年前陆游"菊枕"诗里的意境重合。这个秋天,或许该重读那些泛黄的咏菊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