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赠少年古诗日记一则:春日偶得与少年共吟

赠少年古诗:春日感怀与少年共吟

四月十五日 晴

晨起推窗,春风拂面,忽忆起昨日与几位少年同游西湖时共吟古诗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遂提笔记录。

一、湖畔初遇

昨日午后,我独坐湖畔长椅翻阅《唐诗三百首》,正读到杜秋娘《金缕衣》中“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之句,忽闻身后传来清朗笑声。转头见三五少年正在柳树下背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穿着蓝衫的少年朗声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其余几人便接着吟诵下去,声如碎玉,惊起湖面涟漪阵阵。

我忍不住击掌称赞,少年们羞涩一笑。那蓝衫少年拱手道:“先生也爱古诗?我们正组织‘赠少年古诗’研学社,今日特来寻访诗中意境。”言谈间得知他们是杭州中学的学生,自发结社研习古典诗词,每周择一处风景胜地,将课堂所学与实地感悟相结合。

二、诗酒趁年华

我们沿着苏堤漫步,少年们轮流吟诵与春天相关的诗作。当读到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时,恰有细雨飘洒,众人笑着躲进亭中。红衣少女从背包取出茶具,竟效仿古人举办起即兴诗会。她斟茶时笑道:“这是以茶代酒,学魏晋名士风流。”

最令我动容的是,他们并非机械背诵,而是真正理解诗中之魂。谈及李白的《将进酒》,一个戴眼镜的少年说:“以前只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豪迈,现在才懂其中亦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个扎马尾的姑娘接着说:“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莫到老时空悲切。”言毕,众人齐声吟起岳飞的《满江红》,声震林樾,惊飞栖鸟。

三、古今少年心

日落时分,我们坐在雷峰塔下休息。蓝衫少年忽然问我:“先生觉得古代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么多赠少年的诗?”我尚未回答,另一个少年抢着说:“或许因为少年是希望所在吧。就像刘禹锡写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我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少年,忽然明白古诗传承的真谛。从王维的“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千百年来诗人赠予少年的,不仅是文字之美,更是精神的火炬。而今这火炬正在新一代手中焕发光彩,他们以现代视角解读古典,让古老的诗句在西湖山水间重生。

四、星火相传

分别时,少年们赠我一本手抄诗集,扉页写着“赠先生:诗心永不老”。我则在他们准备的诗笺上题写苏轼名句“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暮色中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忽然想起自己少年时初读这些诗词的懵懂,而今两代人在古诗中相遇相知,竟是如此美妙的缘分。

归家后夜不能寐,重读《少年行》《劝学》等诗篇,恍然惊觉:古诗中的少年从来不只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永恒的精神状态——那是面对世界的赤子之心,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是“男儿何不带吴钩”的担当。而今日少年们以诗为媒,连接古今,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明证。

窗外星河璀璨,不禁提笔在日记末尾添上一句:诗魂不老,少年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