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踏青的古诗日记:寻芳不觉醉流霞

踏青的古诗日记:寻芳不觉醉流霞

一、晨光熹微启游踪

清晨推窗,见天际微云舒卷,忽忆起白居易“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之句,顿生踏青之兴。遂携竹杖、负诗囊,独往城西杏花谷而去。沿途桃李纷披,柳浪闻莺,正是杜甫笔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景致。溪边野荠绽紫花,坡上萱草含新露,每步皆成画,每息皆入诗。

二、曲径通幽觅诗境

行至谷深处,见石阶苔痕斑驳,恍若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中“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的意境。忽有牧童笛声自林隙飘来,与韩愈“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之韵相和。坐在青石小憩时,见蝴蝶翩跹于荠花之间,分明是杨万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生动注脚。取笔记本录此景时,墨迹竟与花瓣同落纸笺。

• 古诗词中的生命律动

细观古人踏青诗,皆藏天地生机。苏轼“蒌蒿满地芦芽短”写春物之萌发,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绘春色之秾丽,而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则道出春趣之盎然。今人踏青多执手机匆匆拍照,却失却了陆游“青旗沽酒趁梨花”的闲适心境。我特以绢帕包集野芳,欲学屈原“纫秋兰以为佩”的风雅。

三、暮色染衣携诗归

日影西斜时,山岚渐起。忽悟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旷达,原需在踏青途中方能真切体会。归途采得杜若二三枝,恰应了《楚辞》中“采芳洲兮杜若”的古意。暮色中回望青山,但见月轮初升,春星几点,顿生孟浩然“烟鸟栖初定”之幽思。

此番踏青最妙处,在于古诗与实景交相辉映。每遇风景,自有诗句浮上心头;每诵佳句,又见新景豁然眼前。方知古人非刻意作诗,而是春日本身就是一首行走的七律——风为平仄,花作对仗,流水载韵,云霞填词。当夕阳将身影拉长成陶渊明“带月荷锄归”的剪影时,笔记本已记满十二页,衣襟犹带兰芷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