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读嫦娥古诗有感:月夜遐思

读《嫦娥》古诗有感:月夜遐思

一、初见《嫦娥》的悸动

昨夜偶然翻到李商隐的《嫦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短短四句,却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我尘封的想象。那些关于月宫、关于孤独、关于永恒的画面,在脑海中不断交织。

诗句解析:

首句"云母屏风烛影深"营造出幽闭的室内景象,第二句"长河渐落晓星沉"则转向辽阔的天际。这种空间转换,恰似嫦娥从人间飞升月宫的轨迹。后两句直指核心——永恒的代价是永恒的孤独。

二、月光下的联想

合上诗集走到阳台,今夜的月亮格外明亮。忽然想起小时候奶奶说的故事:月亮上的阴影是吴刚在砍桂花树,而那个明亮的环形山就是嫦娥的广寒宫。此刻凝视月轮,仿佛真的能看到寂寞的仙子正倚栏远眺。

  • 神话中的嫦娥:为求长生吞下仙药
  • 诗词里的嫦娥:成为孤独的象征
  • 我心中的嫦娥:承载着对永恒的思考

三、关于永恒的辩证

《嫦娥》最触动我的,是它揭示了永恒的悖论。我们总渴望永恒的美好,却常忽略永恒可能意味着永恒的重复与寂寞。就像诗中的嫦娥,获得长生却失去烟火人间,碧海青天成了最华丽的囚笼。

现代人何尝不是在追求某种"永恒"?永恒的事业、永恒的青春、永恒的爱情...但或许正是有限,才让生命显得珍贵。

四、深夜的顿悟

凌晨三点,月亮西沉。我突然明白这首诗为何历经千年仍能打动人心——它用神话的外衣,包裹着人类最本质的困惑。我们都在某个时刻像嫦娥一样,为某个选择付出代价,然后在漫漫长夜独自体味。

合上日记本时,窗外的启明星已经升起。这个因《嫦娥》而起的月夜,让我懂得了欣赏当下比追逐永恒更重要。或许明天,我会带着这份领悟,更踏实地走在属于自己的尘世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