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声声入梦来》——夏日听蝉日记
2023年7月15日 晴
一、晨起闻蝉
清晨推开窗棂时,"居高声自远"的蝉鸣便裹着晨光涌进来。这让我想起虞世南笔下那只饮清露的蝉,此刻正有数十只这样的精灵蛰伏在梧桐树冠里,将唐人的诗句翻译成此起彼伏的声浪。
1. 声纹测绘
蝉声是有形状的。先是"吱——"地划破空气,像用银针在蓝绸上挑开线头;继而"知了知了"地编织声网,把整个小区罩在透明的音罩里。邻居家孩子数着节奏拍手,惊飞了电线上的麻雀,却惊不散这执着的高音。
二、午后寻踪
循着"非是藉秋风"的傲气,我在树荫下发现几只蝉蜕。半透明的外壳紧抓着树皮,腹部裂开的缝隙像句未写完的诗。突然有凉风掠过,满树的蝉鸣瞬间静止,仿佛集体在宣纸上摁下休止符。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这画面突然从记忆里浮出来。抬头看见阳光正穿过梧桐叶,把金箔般的碎影投在蝉蜕上,恍若给千年前的绝句镀上新的韵脚。
2. 生命刻度
查资料才知,这些在地下蛰伏七年的生命,羽化后只能歌唱两周。想起昨日暴雨后满地湿漉漉的翅膀,突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蝉声与悲凉相连。但此刻的合唱如此炽烈,分明是把毕生的月光都熔铸成了太阳。
三、暮色听禅
傍晚纳凉时,蝉鸣已变成绵长的余韵。远处工地传来金属撞击声,近处空调外机嗡嗡作响,但蝉声依然清晰可辨。这让我想起王籍的"蝉噪林逾静",现代文明的噪音反而衬出它们"自致青云上"的孤高。
夜色渐浓时,蝉声像退潮般缓缓隐去。突然某棵树上传出孤零零的鸣叫,像最后一个坚守韵部的诗人。枕着这声音入睡时,梦见自己变成一枚蝉蜕,空壳里回荡着千年前的平仄。
(日记结尾压着《蝉》的平仄入眠,竟比数羊更助眠。这大约就是古诗里说的"清心自饮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