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忆古诗端午
一、晨起读诗
清晨五时许,天色微明,我便被窗外淅沥的雨声唤醒。今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佳节。推开木窗,一股清新的艾草香气混着湿润的泥土味扑面而来。母亲早已在门楣插上苍蒲与艾叶,青翠的叶片上滚着晶莹的水珠,仿佛也沾染了诗的意境。
我踱回书案前,翻开那本泛黄的《唐诗宋词选》,恰好停在文秀的《端午》一页:“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手指抚过墨迹,忽觉千年时光从指尖流淌而过。窗外雨声渐密,敲打着青瓦,犹如龙舟竞渡时的鼓点,一声声叩击在心扉上。古诗端午中的悲怆与豪情,似乎穿越时空,在这静谧的清晨与我相遇。
二、粽香怀古
早膳时分,母亲端上刚蒸好的粽子。翠绿的箬叶层层剥开,露出晶莹糯软的米粒,中间嵌着赤红的枣子,宛如白玉中镶着玛瑙。我忽然想起苏轼“彩线轻缠红玉臂”之句,虽非直接写粽,却道尽了端午的绮丽风情。
咀嚼着香甜的粽子,思绪飘向汨罗江畔。公元前278年,屈原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从此端午便与他的诗魂紧紧相系。《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慨叹,化作后世千年不绝的缅怀。古诗端午不仅是节日的记录,更是一种文化血脉的传承。每一粒糯米,都包裹着对诗人的追思;每一根彩线,都缠绕着对理想的坚守。
三、雨中竞渡
午后雨歇,江边传来喧天锣鼓。跑去观看,只见三艘龙舟破浪前行,舟上汉子赤膊挥桨,古铜色的臂膀肌肉虬结,与诗中“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的场景何其相似!浪花飞溅,鼓声震天,恍惚间仿佛看到屈原峨冠博带立于江畔,吟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一位白发老翁倚柳而立,喃喃道:“这雨下得好,屈原大夫正需清水洗尘。”我蓦然心动——古诗端午之所以动人,正因为其中蕴含着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无论是“堪笑楚江空渺渺”,还是“忠魂一去讵能还”,都是对高洁灵魂的深切呼唤。
四、暮色沉思
日暮时分,云散雨收。天际挂起一道彩虹,恰似为诗人架起的霓桥。我独自坐在石阶上,翻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些诗句如同时光胶囊,封存着古代端午的鲜活画面。
华灯初上,家家户户飘出药草香。母亲用蒲艾煮水为我沐浴,说可祛邪避疫。温热的水汽氤氲中,我忽然明白:古诗端午的真正精髓,不在于辞藻华丽,而在于那种融入生活的文化记忆。从屈原的《九歌》到文秀的《端午》,从赛龙舟到吃粽子,千百年来,中国人用最诗意的方式,守护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
夜深人静,我在日记上写下:古诗端午如明月,照亮了文化传承之路。那些平仄韵律间,不仅有着对先贤的追忆,更有着对文化根脉的坚守。当现代生活的喧嚣淹没传统,或许我们更需要从古诗中汲取力量,让端午的精神永远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
《忆端午》五言绝句合集
8.端午节古诗五言绝句 篇八 端午帖子·皇帝阁 宋代:周必大 赫日中天正,清风养物深。 萎倾多士志,草偃万方心。 9.端午节古诗五言绝句 篇九 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词·皇帝阁 宋代:洪咨夔 明进离方午,柔生遇已阴。 妙参三圣易,细测两仪心。 10.端午节古诗五言绝句 篇十 端午归石头海山索题画其四靖节寻梅 明代:霍与瑕 积雪今晨霁,呼童出破茅...
端午节忆故去亲人的诗句合集
1.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2.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4.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7.袨...
端午节忆屈原的诗合集
屈原端午节的古诗 1 1、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2、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