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三 夜雨敲窗
窗外的梧桐叶在风雨中簌簌作响,像极了曹丕《燕歌行》里那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台灯昏黄的光晕里,我看见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与窗外摇曳的树影重叠成破碎的剪影。
记忆中的枯叶
书桌抽屉里还压着去年拾的银杏叶,原本灿烂的金黄早已褪成枯槁的褐。这让我想起杜甫在《登高》中写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那些飘零的叶子多像人生中不断逝去的时光。母亲总说落叶归根是自然规律,可每当看见环卫工人将落叶扫进焚烧炉时,心脏仍会莫名绞痛。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咏怀古迹》
寒夜里的旧照片
相册里泛黄的全家福被雨水的气息浸透。父亲穿着藏青色中山装站在老槐树下,那时他的鬓角还没有这么多白霜。现在那棵槐树早被台风拦腰折断,就像他猝然离世的生命。雨点突然变得密集,敲打屋檐的声音让我想起《长恨歌》里"夜雨闻铃肠断声"的句子。
子夜独白
凌晨两点十七分,冰箱的嗡鸣成了唯一的陪伴。忽然理解李商隐为何写下"红楼隔雨相望冷",这种沁入骨髓的孤独,原来穿越千年仍未改变。手机屏幕亮起又熄灭,社交软件的红点提示像极了《雨霖铃》里"执手相看泪眼"的无奈。
或许凄惨的诗句之所以流传,正是因为每个人都藏着无法言说的苦痛。当陆游写下"伤心桥下春波绿",当李清照吟诵"凄凄惨惨戚戚",他们也在时光长河里为我们预留了共鸣的锚点。
黎明前的碎念
雨停了,东方泛起蟹壳青。突然想起抽屉深处还有半盒父亲留下的龙井,茶叶应该早已失了香气。但此刻竟迫切想泡一杯,看蜷缩的叶片在热水中舒展,就像那些被泪水泡发的记忆。窗台上积的雨水倒映着渐亮的天光,恍惚间竟分不清是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还是真实存在的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