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秋风引日记

秋风引

十月十五日 寒露初降

清晨推窗,忽闻刘禹锡《秋风引》中的诗句"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在脑海中回响。果然,秋风已悄然而至,带着北地特有的凛冽,将庭院里那棵老槐树的叶子染得金黄。片片落叶如蝶舞般盘旋坠落,铺就一条蜿蜒的小径,仿佛在诉说季节更迭的私语。

午后的凝思

阳光透过稀疏的枝桠洒在书案上,斑驳的光影使我想起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的意境。虽然未见烛火,但这份秋日的清冷与明亮,恰似古人诗中的画屏之景。邻居家晾晒的稻谷在风中泛起涟漪,金黄与灰褐交织的田野远方,几处炊烟袅袅升起,恍惚间竟分不清是现实还是王维笔下"秋水日潺湲"的诗境。

傍晚散步时,河畔的芦苇已披上秋装。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景象虽未全然得见,但荻花在夕阳中摇曳的姿态,确实透着几分萧瑟。河水比夏日沉静许多,映着天空的云朵缓缓东流,恰应了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意——虽非春水,但秋水的绵长更令人心生感慨。

夜读有感

晚间重读《唐诗三百首》,发现古人写秋总离不开"思"字。张籍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道尽了游子心绪。而今通讯发达,思乡之情虽可即时传递,但面对秋风时的那份怅惘,千年未变。窗外虫声渐弱,唯闻风过屋檐的轻吟,恰似自然为秋日谱写的夜曲。

今日最深的体悟是:秋风引来的不仅是季节转换,更是一种生命状态的沉淀。就像刘禹锡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这金黄与深红交织的季节里,收获的不仅是天地间的硕果,更是心灵的澄明与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