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秋日闲笔:画菊古诗中的悠然时光

十月廿三 晴

晨起推窗,忽见院角数丛黄菊傲然绽放,蓦然想起元稹那首《画菊古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墨香里的菊魂

午后翻检旧书箱,偶然寻得祖父手抄的《画菊古诗集》。泛黄的宣纸上,那些用蝇头小楷誊写的诗句仿佛带着露水的清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指尖抚过微微晕染的墨迹,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菊与文人风骨相连——这倔强的花朵,连凋零都要保持挺立的姿态。

二、写生札记

带着素描本坐在菊圃前,尝试用铅笔勾勒那层层叠叠的花瓣。西风掠过时,菊枝轻轻颤动,却始终不肯低垂头颅。想起黄巢《不第后赋菊》的凌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笔尖不觉添了几分力道。原来画菊古诗中的意象,当真需要亲眼见证才能懂得。

"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三、茶盏中的秋光

母亲采来新鲜杭白菊与枸杞同煮,琥珀色的茶汤在青瓷盏中荡漾。热气氤氲间,那些背过的画菊古诗忽然鲜活起来。陆游说"菊枕"能明目,李清照叹"人比黄花瘦",而此刻舌尖的清苦回甘,或许才是千年文脉最真实的延续。

暮色渐浓时,发现晨间那丛菊花已悄悄合拢花瓣。这无声的开合仪式,竟暗合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节奏。突然觉得,我们追寻的诗意从来不在远方——当金秋的阳光穿透薄如蝉翼的花瓣时,整部《画菊古诗选》便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