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秋夜望洞庭:湖光月色两相和的日记

秋夜望洞庭:湖光月色两相和的日记

十月十五日 晴

今夜独坐岳阳楼头,忽忆刘禹锡《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境,便决意效仿古人夜游洞庭。

一、初见洞庭夜

酉时三刻,残阳刚沉入君山背后,东边一轮满月已悄然浮出水面。月光如银纱铺展在八百里的湖面上,近岸处可见细碎的波光像千万尾银鱼在跳跃。这景象恰如诗中所绘"潭面无风镜未磨",平静的湖面确似未经打磨的铜镜,倒映着月光与星辉,模糊中带着朦胧的诗意。

二、月下舟行记

租得小舟泛于湖上,船桨划破水面时,惊起层层叠叠的光纹。月光与波光交融的瞬间,突然懂了何为"两相和"——秋月的清冷与湖水的温润在此刻达成奇妙的和解。远处渔火三两点,与倒映的星辰混作一片,让人分不清天上人间。

舟子老张说:"这光景像不像神仙用的梳妆镜?古人说'白银盘里一青螺',你看那君山,可不就是落在镜面上的翡翠簪子么?"

三、归途所思

亥时返程,回首望见月光将整个洞庭酿成一泓流动的水银。忽然惊觉,诗人笔下"遥望洞庭山水翠"的视角,或许正是我此刻凭栏远眺的模样。千年光阴里,湖山不改其色,变的只是观景人的心境。

今夜最妙处,在于亲身体验了古诗中"潭面无风"的静谧。没有游船的喧嚣,没有风浪的扰动,唯有月光与湖水在完成一场亘古的对话。这让我想起苏轼《赤壁赋》里"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原来天地大美,从来都在静候知音。

后记

归家后急就数行文字,生怕明日便忘了这般澄明的秋夜。忽然明白古人为何要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此刻的洞庭,又何尝不是月下佳人?只恨笔力不逮,难描其神韵之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