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石榴古诗中的秋日絮语

十月初三·庭前石榴记

晨起推窗,忽见院角那株老石榴树已缀满红灯笼般的果实,不由想起李商隐那句"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古人总爱将石榴比作珊瑚珠,此刻倒觉得比珊瑚更鲜活——薄霜覆在裂开的果皮上,像给玛瑙镶了银边。

记得三年前移植此树时,它尚不及人高。而今虬枝已能拂到二楼窗棂,春看"火齐满枝烧夜月"的榴花,秋收"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的红实。母亲总说石榴多子吉祥,我却更爱看麻雀啄食时抖落的晶莹籽粒,在青石板上溅出细碎的红宝石。

午后剥石榴,指甲染上茜草汁般的艳红。想起王维《石榴》诗里"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的意境,竟与现代农科书上"果皮细胞壁酶解导致开裂"的描述奇妙重合。瓷碗里渐积的籽粒让我莫名想起敦煌壁画上飞天的璎珞,那些被时光凝固的朱砂色。

傍晚雷雨忽至,看残红零落成泥,倒应了元稹"风拆石榴红"的句子。雨帘中石榴树摇曳的姿态,恍若苏轼笔下"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的动态画卷。捡起一枚被打落的半熟果实,剖面宛如波斯细密画里的六芒星图案。

夜记

灯下重读《全芳备祖》,发现石榴竟位列"果谱"之首。从曹植"石榴植前庭"的贵族审美,到杨万里"半含笑里清冰齿"的市井滋味,这颗异域传来的红宝石,早在中国文人的笔墨里酝酿了千年。此刻窗外雨歇,月光正将石榴的影子拓印在白墙上,像一帧天然的水墨小品。

(全文共61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