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登高望远的诗意日记——记高一必考古诗登高品读

登高望远的诗意日记

——记高一必考古诗《登高》品读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晴

今日语文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高》,这首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高一必考古诗。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时,我仿佛被带入了一千多年前的夔州江边。

意象的震撼

读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忽然理解了什么是文字的魔力。杜甫用十四字就勾勒出整个秋天的苍茫与时间的永恒。落木萧萧,是生命的凋零;长江滚滚,是历史的奔流。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黄山看到的云海,那种浩瀚让人既感渺小,又觉壮阔。

情感的共鸣

最打动我的是后四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老师讲解说这是杜甫晚年漂泊生活的写照,但我觉得这何尝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命困境?作为高一学生,我也常常感到学习的"艰难苦恨",考试失利的"潦倒"时刻。

放学后,我特意登上学校后山。站在山顶,试着体会杜甫登高时的情怀。现代城市没有猿啸,但有风声;没有长江,但有车流。不变的是那种仰望星空、俯察人世时的复杂心绪。我忽然明白,背诵古诗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在千百年后,还能与这些伟大的灵魂对话。

诗意的启示

《登高》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写景抒情,更是如何面对困境。杜甫在那样艰难的处境中,还能写出如此雄浑的诗句,这种精神力量比任何写作技巧都珍贵。作为高一学生,学习路上的"艰难苦恨"或许只是暂时的,重要的是保持那份登高望远的胸怀。

记录下这些感悟,不仅是为了完成作业,更是为了提醒自己:在埋头课本的同时,不要忘记抬起头来,看看文学中的星空。这大概就是学习高一必考古诗的真正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