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古诗文伴我度秋日
晨起观书有感
清晨微凉,推窗见薄雾缭绕,忽忆鬼谷子古诗文中“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之句。取《鬼鬼谷子古诗文》置于案头,墨香与茶烟交织。读至“纵横捭阖之道”,忽见窗外梧桐叶落,宛若天地正在演绎开阖之术——叶离枝干为“捭”,入土化泥为“阖”,万物皆在阴阳转换间生生不息。
午后林间漫步
循山径而行,鬼谷子古诗文所言“察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萦绕心头。溪水穿石而过,分明是“捭”之勇猛;潭水静默涵容,恰似“阖”之深沉。几只山雀忽而从灌木丛中窜出,又倏然隐入云杉,这不正是“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的生动写照?万物皆按自然之道运行,人类又何须强求。
暮色中的顿悟
夕阳西沉时,坐在青石上重读“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忽然理解日记不仅是记录,更是对生活的“谋阴成阳”。日间所历的迷茫与困惑是“阴”,而落笔时的梳理升华便是“阳”。正如鬼谷子古诗文强调的“欲捭则贵周,欲阖则贵密”,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开启思绪需周全,闭合段落需缜密。
夜灯下再思
灯下展纸,鬼谷子古诗文中的“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仿佛为写作指明方向。日记不仅是生活的复刻,更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今日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无不印证着古人智慧的深远——叶落花开是捭阖,云卷云舒亦是捭阖。最妙的在于鬼谷子古诗文揭示的“守司其门户”,写作也要把握住情感与事理的核心枢纽。
合上书卷时,月光已洒满窗台。鬼谷子古诗文不只是权谋之术,更是洞悉世界的哲学。它教会我在日记中既要记录事件之“形”,更要探求规律之“道”,如此方能在文字中实现真正的“纵横捭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