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燕子矶古诗怀想日记

燕子矶古诗怀想日记

2023年10月15日 晴

今日午后闲来无事,信手翻阅《古诗源》,忽见数首吟咏燕子矶之作,顿觉心驰神往。遂决定亲往一游,以体味古人笔下的意境。

初临矶石

抵达燕子矶时,正值夕阳西下。这座屹立于金陵郊外、扬子江畔的天然石矶,果然如古诗所描绘的那般"一石吐江势,万古压洪流"。矶高约十余丈,三面悬绝,形如飞燕,故得此名。站在矶头俯瞰,江水滔滔,奔流东去,令人不禁想起清代诗人施闰章"燕子矶头雁夜飞,蛟龙潜处水烟微"的句子。

诗碑寻踪

沿着石阶缓步而上,见多处摩崖石刻。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乾隆御笔"燕子矶"三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旁有明代诗人王士性题诗:"石势欲堕江,江声日夜撞。蛟龙不敢睡,时复撼幽窗。"读来仿佛能听到江水拍岸的轰鸣声。这些石刻历经数百年风雨,字迹虽有些模糊,却更添沧桑之感。

江天暮色

黄昏时分,独坐矶头,看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江水在夕阳映照下泛起粼粼金光,远处帆影点点,时有江鸥掠过。此情此景,与明代诗人顾璘笔下"燕子矶头风雨多,金山寺北浪花粗"的壮阔景象何其相似!不同的是,古人多见江上征帆、岸边离泪,而今人多为寻幽探胜而来。

怀古幽思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对岸南京城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次清晰,现代都市的霓虹与古朴的燕子矶形成奇妙对照。想起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篇,从明代的"石磴盘空鸟道斜,江天一览浩无涯"到清代的"万里江流天地外,六朝烟雨酒杯中",无不抒发着对江山胜迹的赞叹与人生际遇的感慨。

今日一游,不仅领略了燕子矶的壮美风光,更透过古诗的窗口,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终于明白,为什么千百年来,这片江矶能吸引无数诗人驻足吟咏——因为它不仅是地理上的制高点,更是心灵上的观景台,让人在历史的长河与天地的浩渺中,获得精神的升华与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