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声潺潺,心随流水——读《山居秋暝》有感
2023年10月15日 晴
今日重读王维的《山居秋暝》,那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想起故乡的小溪。记忆中的溪水总是清澈见底,卵石被冲刷得圆润光滑,在阳光下泛着青白的光泽。
童年的溪畔时光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蹲在溪边,看水中游动的小鱼。它们灵活地穿梭于水草之间,时而聚集成群,时而四散开来。溪水冰凉,我把手伸进去,能感受到水流温柔的阻力。偶尔会有蜻蜓点水,在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那画面美得让人屏息。
最难忘的是雨后的小溪。浑浊的溪水裹挟着枯枝落叶奔涌而下,发出轰隆的声响。我和小伙伴们站在岸边,看着平日温顺的小溪突然变得如此凶猛,既害怕又兴奋。大人们说这是"山洪",但我们只觉得这是大自然在展示它的力量。
诗中的溪水意象
王维笔下的清泉,总是带着禅意。"清泉石上流"五个字,就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那泉水想必是极清澈的,才能映照出石头的纹理;水流想必是极轻柔的,才能与石头达成这样的和谐。
相比之下,李白笔下的溪水则更显豪迈。"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是溪水最壮观的形态。而杜甫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溪水又成了衬托孤独的意象。这些诗人都从不同角度捕捉到了溪水的神韵。
心灵的洗涤
站在溪边,听着潺潺水声,所有的烦恼似乎都被带走了。溪水不知疲倦地流淌,不问归处,不计得失。这种纯粹的存在状态,或许正是我们现代人最缺乏的。
今天特意去了城郊的小溪。虽然不及故乡的清澈,但水声依旧。我坐在岸边,闭上眼睛,让水声洗涤心灵的尘埃。忽然明白,王维之所以能写出那样的诗句,是因为他真正懂得倾听自然的声音。
天色渐暗,溪水在暮色中泛着微光。我想,人生如溪,有时湍急,有时平缓,但终究要向前流淌。重要的是保持清澈的本心,像溪水一样,在石头上留下痕迹,却不被石头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