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微雨,我独自撑伞走进城郊的南山。常建诗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此刻竟在眼前徐徐展开。青石板铺就的小径蜿蜒向上,两侧的杜鹃被雨水洗得发亮,花瓣上的水珠像缀着的碎钻。
一、曲径寻踪
山道转折处突然出现三岔路口,我选择最窄的那条。腐叶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树根隆起形成天然台阶。约莫二十分钟后,视野豁然开朗——几株百年银杏拱卫着青瓦飞檐,正是诗中"禅房"的模样。

二、花木禅心
寺院围墙外,两株木樨开得正盛。金黄的花粒落在石阶上,像撒了一地香屑。守院的老师傅说,这树是康熙年间栽的,每年中秋前后,香气能飘到三里外的村落。我在廊下小坐,看雨丝穿过花枝织成水晶帘,忽觉这"花木深"三字,写的不仅是空间层次,更是时光沉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三、幽处悟得
正殿后的放生池泛着细密涟漪,几尾红鲤在睡莲叶下游弋。雨声渐歇时,檐角铜铃突然轻响,惊起竹丛里的白鹡鸰。这瞬间我忽然明白:所谓"幽处",不在山深,而在心静;所谓"通幽",不过是让曲曲折折的山路,把尘世喧嚣过滤成檐角风铃。
归途已是薄暮,山道旁的夜来香悄悄绽放。我数着石阶下山,鞋底沾着花瓣与雨水,背包里装着半日清欢。这曲径通幽的意境,终究要亲身走过才懂。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抒情散文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抒情散文 唐代诗人常建有诗言:“清晨如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人生其实有三种境界,少年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老年时,回归初时本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实从一开始,山本是原本的山,水本是原本...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哲理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哲理 唐朝诗人常建作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虽然写禅房僧境但道出一个曲折前进的哲理,是客观辩证法的体现。禅房坐落在深山花木丛中,通往禅房僧院的道路是起伏不平、曲曲折折,经过艰苦跋涉才能到达。 哲理就是某种高过常人的境界或成就的获得都不可能是一路坦途...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句子赏析合集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花木深的意思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花木深的意思 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赏析 这首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 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深全诗 《题破⼭寺后禅院》唐朝常建 清晨⼊古寺,初⽇照⾼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深。⼭光悦鸟性,潭影空⼈⼼。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扩展资料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深全诗赏析 这⾸诗通过对清晨游寺后禅院所见景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花木深的意思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花木深的意思 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赏析这首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释义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释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解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赏析:此句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合集
在常建的这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深”字堪称妙绝,有着多重独特的妙处。“深”营造出一种清幽深邃的氛围。当我们读到这个字,脑海中便仿佛浮现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小径的尽头是一处静谧之地。周围的花木繁茂,枝叶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且幽静的空间。这种清幽深邃的氛围,让人的心灵瞬间...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深的妙处
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常建之手,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勾勒出一幅清净雅致的禅院风光,通过层层递进的景致描写,映照出游寺者心境逐渐沉淀的过程。诗句历经千年依旧打动人心,得益于其在平实语言中构建出的精神世界。该诗是常建于清晨独游破山寺后所作,记录他...
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深字有多种理解,但都体现了一种幽静、深远、幽深的感受。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幽静、深远、深邃的桃花源,使人感到心灵宁静,有助于思考问题。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一种深邃的哲理,使人感到迷茫。因此,这句话可以解读为,在曲径通幽之处,思考深邃的哲理,在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