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游子吟古诗的意思:母亲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温暖记忆

游子吟古诗的意思:母亲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温暖记忆

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日记

日期:2023年10月15日 天气:微凉秋雨

夜深了,窗外的秋雨轻轻敲打着玻璃,我独自坐在异乡的公寓里,手中捧着一杯热茶,思绪却飘向了远方的家。今天在公司整理文件时,不小心划破了衬衫的袖口,看着那小小的裂痕,我突然想起了母亲,想起了那首古老的诗——《游子吟》。

母亲手中的线,游子身上的衣

记得小时候,每次衣服有破损,母亲总会拿出她的针线盒,戴上老花镜,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补。她的手指并不纤细,甚至有些粗糙,但动作却异常轻柔。我常常坐在她身边,看着她专注的神情,那眼神里充满了爱意与呵护。她总说:“衣服破了可以补,但人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那时我并不完全理解这句话的重量,直到现在,离家千里,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母亲缝补的不仅仅是衣服上的破洞,更是游子心中的空缺。每一针每一线,都编织着无尽的牵挂与祝福。如今,我穿着买来的新衣,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许,少的就是那份母亲手心的温度,那份无可替代的亲情温暖。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上大学离家的那天,母亲早早起来为我准备行囊。她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我的行李,最后拿出了一件她亲手织的毛衣,塞进行李箱的最底层。“外面冷,记得穿,”她轻声说道,眼中闪着泪光。我当时还笑她太过操心,现在回想起来,那件毛衣不仅仅是御寒的衣物,更是母亲用爱编织的护身符,陪伴我度过无数个想家的夜晚。

“意恐迟迟归”——母亲害怕孩子迟迟不归,这种担忧是多么深沉而无私啊。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忙于追求梦想,却常常忘记了身后那双期盼的眼睛。母亲的恐惧不是束缚,而是最纯粹的爱,她害怕我们在外受苦,害怕我们忘记回家的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为子女,我们就像那小小的寸草,而父母的恩情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浩瀚,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回报。今天,当我试图自己缝补衬衫时,手指被针扎了好几次,这才明白母亲当年的不易。她的爱就藏在这些平凡的细节里,悄无声息却强大无比。

我放下针线,拿起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的声音依旧温暖,她问我吃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我告诉她衬衫破了,她立刻说:“寄回来,妈给你补。”那一刻,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下。无论走多远,母亲永远是我的避风港。

反思与感恩

《游子吟》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千百年来游子与母亲之间情感的缩影。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或许不再需要手工缝补衣物,但母亲的爱从未改变。它化作叮咛的信息、节日的红包、甚至是一通简单的电话。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爱,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是吃一顿她做的饭,听几句她的唠叨。

作为游子,我或许无法时刻陪伴在母亲身边,但我会将这份爱铭记在心,努力生活,不辜负她的期望。同时,我也要学会表达感恩,不再吝啬那句“我爱你”,因为时间不等人,孝心不能迟。

游孑呤的古诗全诗意思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诗作选自《孟东野诗集》,为五言古诗。诗题下原有自注“迎母溧上作”,点明创作缘起;“游子”特指离家远行的读书人,为中唐诗歌常见意象;“三春晖”典出《诗经・小雅》“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泛指春天的阳光,后成为母爱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