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晨雨日记
壬寅年七月初三·晨雨小记
昨夜闷热,辗转难眠。今晨忽闻淅沥之声,推窗而观,竟是细雨如酥。这雨不似盛夏暴雨那般张狂,倒似春霖般温婉,恍若将杜工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境搬到了初秋的清晨。檐角滴水有韵,院中青石板渐染深色,不由得想起李义山"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境,虽未植荷,但枇杷叶上碎玉跳珠,也别有一番趣味。
雨中方物
细观雨中之景,最妙当属院角那丛翠竹。竹叶承雨,愈显青碧,每片叶子都托着数粒银珠,微风过处便簌簌滚落,恰如白乐天所咏"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态。墙角苔痕经雨浸润,绿意盎然,恍若王摩诘笔下"空山新雨后"的微缩景致。忽见一只麻雀跃至石榴枝头,振翅抖落一串水珠,竟与苏子瞻"跳珠乱入船"的意象暗合。
诗雨交融
凭窗品茗,任茶香与雨汽交融。想起陆放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雅趣,虽无杏花可卖,但湿漉漉的空气里确实浮动着桂子的暗香。这晨雨最是撩人诗思,自屈子"雷填填兮雨冥冥"至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雨在诗词中从来不只是自然现象,更是心境的映照。今日之雨既不凄惶也不狂放,只是恬淡地存在着,恰如王荆公"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的豁达。
雨声渐疏时,忽悟这古诗晨雨之妙,不在雨本身,而在千年文心与自然现象的共鸣。每滴雨都映照着无数诗人的情怀,当我们凝望雨丝时,实际上是在与无数灵魂对话。张岱说"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此刻则是"檐前滴雨声,沥沥似古弦"。这晨雨不仅湿润了天地,更浸润了心灵,让现代人在钢筋水泥之中,仍能通过雨丝触摸到千古的诗心。
雨霁偶得
巳时三刻,雨声渐杳。云破处漏下天光,恰应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积水上浮着泡影,转瞬即灭,令人想起《金刚经》"如露亦如电"的偈语。这场晨雨来得恰好,洗去尘嚣,留下清朗。也许今夜展卷读诗时,见到"雨"字都会倍感亲切,因已亲历古人笔下的诗意场景。这或许就是中华文化最动人的地方——千百年前的文字,仍能照进今人的生活。
夏季晨雨的古诗合集
立夏晨雨的诗句 1 1、《山亭夏日》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 一院香。 2、《暑旱苦热》宋代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 河汉干。 3、《纳凉》宋代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 自在香。 4、《夏夜追凉》宋代杨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