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中的母爱:一篇写给妈妈的日记
2023年5月14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整理书架时,偶然翻到中学语文课本,孟郊的《游子吟》突然映入眼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短短四句诗,让我的眼眶瞬间湿润。
记忆中的针线筐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是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缝补衣物。那个褪了色的红塑料针线筐,装着五颜六色的线团和各式各样的纽扣。每当我的校服扣子掉了,妈妈就会从她的"百宝箱"里找出最匹配的那颗,然后用顶针抵着针尾,在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好。
那时候总觉得妈妈的手有魔法,破洞的袜子、开线的书包,经她的手都能恢复如新。现在想来,那"临行密密缝"的何止是衣物,分明是把牵挂也缝进了每一道针脚里。
电话里的"天气预报"
上大学离家后,妈妈养成了每天看两地天气预报的习惯。"北京明天要降温,记得把羽绒服拿出来""广州下周有暴雨,出门一定要带伞"...这些叮嘱就像诗里说的"意恐迟迟归",生怕我在异乡照顾不好自己。
有次凌晨发烧到39度,迷迷糊糊接到妈妈电话。原来她半夜突然心悸惊醒,直觉我要生病。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母子连心"。
厨房里的背影
春节回家,发现妈妈切菜时开始戴老花镜了。她执意要给我包最爱吃的三鲜饺子,和面的手背上有几处明显的老年斑。我站在厨房门口,望着她微微佝偻的背影,突然想起《游子吟》最后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这些做子女的,就像依赖阳光的小草,而母亲的爱恰似三春暖阳,永远无私地照耀着我们。可我们又能回报多少呢?
迟到的领悟
今天给妈妈视频时,她正在缝补爸爸的衬衫。镜头里那双手不再纤巧灵活,但穿针引线的样子依然认真。我突然说:"妈,教我钉扣子吧。"她愣了一下,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原来《游子吟》最动人的,不是离别的伤感,而是教会我们珍惜当下。那些看似平常的唠叨、重复的叮嘱、琐碎的关心,都是母亲用最朴素的方式书写的长诗。
语文教案_855
(2)诗文组:颂母爱——朗诵有关母亲的诗文。他们通过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自己创作等方式展示了《游子吟》、《纸船》、《母亲颂》等等作品;(3)歌曲组:表心声——歌唱有关母亲的歌曲。该组同学通过自弹自唱、笛子独奏、合唱、对唱等形式,歌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