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古诗词润心扉
——重读经典有感
今日整理旧书,偶然翻到高中时的语文课本,书页已微微泛黄,却散发出一种熟悉的墨香。随手翻开,映入眼帘的正是那首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刹那间,那些被诗词浸润、被师恩照耀的青春岁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遂提笔记录此刻心绪。
一、初识诗中之“恩”
记得高一那年的教师节,班主任王老师并未让我们准备任何礼物,而是在黑板上苍劲有力地写下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十个大字。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去思考“师恩”二字的重量。王老师说,杜甫的《春夜喜雨》写的岂止是春雨,更是天下师者的写照。无声无息,却滋养万物;不求回报,只盼幼苗成材。从那以后,每每读到这句诗,眼前浮现的总是他深夜伏案批改作业时,被台灯拉长的背影。
二、诗韵长存,师恩永驻
这些承载着师恩的古诗词,早已超越了文字的范畴,它们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文化的血脉。白居易在《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中写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这是对老师硕果累累教学生涯的最高赞颂。所谓“桃李满天下”,这五个字又包含了多少日日夜夜的呕心沥血与谆谆教诲。
古人之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道尽了成长路上那默默支撑的力量;一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则抒发了对老师才华与品格的无限追慕。这些诗句,穿越千年的风尘,至今读来,依然能精准地叩击我们的心扉,正是因为那份源自师者的无私大爱,是亘古不变的。
三、于心之深处
合上课本,窗外华灯初上。时光无法倒流,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个书声琅琅的课堂,但老师们的教导与这些诗词一起,早已融入我们的骨血,塑造了我们的品格,指引着我们的人生方向。他们以诗词为舟,渡我们过懵懂之河;以恩情为光,照亮我们前行的漫漫长路。
纸短情长,师恩难忘。惟愿天下师长,身体安康,桃李芬芳。
感谢师恩作文(实用)最新整理
感谢师恩作文1 转眼间,教师节就成了一周前的事了。今年教师节礼物的准备,大概是我最用心的一次,毕竟,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教师节了。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周以后的今天,我准备的`教师节礼物还未全部送出。今天下午放学时,我前脚刚踏进架空层,天空就飘起了大雨。雨,大到我刚出楼梯就溅到身上;打到我站在架空层中央都能感到零星...
难忘师恩二三件事作文900字
篇1 难忘师恩二三件事作文900字 教师节的风裹着秋意拂过窗棂,思绪如落叶般纷飞。生命路上,总有几盏灯悄然亮起,驱散迷雾,照亮前行的足迹。那些师者的身影,不是讲台上唯一的风景,却如星火燎原,在心底烙下永恒的暖意。初中时,语文王老师是那盏最亮的灯。十四五岁的年纪,我在知识的荒野跌跌撞撞。他慧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