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渭城曲别离日记

渭城朝雨浥轻尘

——记一场当代的阳关三叠

2023年10月28日 阴转小雨

清晨醒来时,窗外正飘着细密的雨丝。西安城墙根下的青石板路被雨水浸润成深灰色,恍然间竟与王维笔下“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景象重叠。今日要与相识十年的挚友分别,他即将赴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此去经年,再难相聚。

一叠·渭城朝雨

我们约在顺城巷的茶馆见面,檐角的雨滴正顺着青瓦沟槽坠落,在石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朋友特意点了泾阳茯茶,棕红的茶汤在白瓷碗里荡漾,他说这是唐代茶道的遗风。窗外有旅人拖着行李箱碾过石板路,轱辘声与雨声交织成离别的序曲。我忽然想起《渭城曲》里那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千年前的送别场景穿越时空,在此刻与我们重逢。

二叠·劝君更尽一杯酒

茶馆老板得知我们要离别,特意端来自酿的桂花酒。粗陶酒盅相碰时发出沉闷的声响,朋友轻声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现代交通早已消弭了地理的隔阂,但文化的疏离与精神的孤寂,却比古代更令人惶惑。他说会在慕尼黑的公寓里挂一幅水墨长安图,我却想起欧洲的橡树与秦岭的松柏终究是不同的物种。

三叠·西出阳关

送他去机场的高速公路上,雨水在车窗划出曲折的痕。航站楼里电子屏闪烁的航班信息,取代了古时的折柳相赠。过安检前,他忽然从背包里取出竹笛,在喧嚣的大厅里吹起《阳关三叠》。笛声穿透机场广播的噪音,许多旅客驻足聆听——那些陌生的面孔上,都映照着各自离别的故事。原来每个时代都需要一首送别的歌,无论是盛唐的七绝还是现代的登机牌,都承载着相同的情感重量。

回程时雨已停歇,夕阳从云隙漏出金光。手机响起朋友落地伊斯坦布尔转机时发来的消息:“方才在万米高空看见云海上的彩虹,忽然明白古人为何要将离别谱成歌曲——因为唯有旋律能穿越时空,让千年前渭城的雨,永远湿润后人的眼眶。”我望着车窗外掠过的城墙轮廓,想起《渭城曲》之所以传唱千年,并非因为离别本身,而是人类始终需要一种温柔的方式,来安放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失去与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