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晴
今日重读明代于谦的《石灰吟》,那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如金石坠地,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涟漪。窗外银杏叶簌簌飘落,恍惚间仿佛看见那位身披蓑衣的清官,正踩着满地金黄向我走来。
一、古诗中的铮铮铁骨
这首清廉古诗以石灰自喻,短短二十八字却勾勒出令人震撼的精神图谱。"千锤万凿出深山"道尽磨砺之苦,"烈火焚烧若等闲"彰显坚韧之志。最打动我的是诗人将物质形态的"清白"升华为精神品格,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比任何说教都更有穿透力。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入京》
二、现代生活的照镜
放学时看见校门口停着的豪车,几个同学炫耀着新款的球鞋。突然想起昨天父亲为省十块钱公交费,徒步走了四站路去修老怀表。此刻清廉古诗的字句像放大镜,照出现实中的浮华与质朴。真正的清白,或许就是像石灰那样,经得起世俗烈火的淬炼。
三、心灵的自我对话
夜灯下整理书包时,发现同桌悄悄塞进来的考试答案。纸张在台灯下白得刺眼,让我想起《石灰吟》里那个"白"字。最终把纸条揉成团扔进垃圾桶的瞬间,突然明白:清廉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标杆,而是每个选择中的坚持。就像古诗里的石灰,粉碎自己只为守护纯粹的底色。
合上日记本前,用毛笔将"要留清白在人间"七个字临摹在扉页。墨迹在宣纸上慢慢晕开,如同这夜沉淀的思绪。或许我们都需要一首清廉古诗作为心灵的镇纸,在纷扰世事中压住那份最初的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