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春日寻芳日记

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春日寻芳日记

四月十五日 晴

清晨醒来,推窗见日,忽忆起杜甫那句“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心中顿生踏青之念。遂披衣出门,沿城南河道而行,欲效古人寻芳之雅趣。

一、江畔初行

晨光熹微中,江水泛着金粼,恰如杜诗“黄四娘家花满蹊”所绘的绚烂。沿岸垂丝海棠正盛,粉白花瓣随风落入碧波,恍若诗中“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景致。三五老者垂钓于岸边,白鹭时而掠过水面,这番生机勃勃的景象,竟与千年前杜甫所见产生了奇妙的呼应。独步其间,不由思忖:诗人当年是否亦在此般春光中,暂忘家国忧思而沉醉于自然之美?

二、花径深幽

转过九曲桥,忽见一片桃林灼灼其华。绯云般的花海中,蜜蜂嗡嗡作响,正应了“留连戏蝶时时舞”的意境。花枝纵横交错,形成天然拱廊,阳光透过花瓣缝隙洒下斑驳光影。细观一朵重瓣碧桃,见露珠滚动于嫣红花瓣之上,恰似“嫩蕊商量细细开”的具象呈现。此刻方知杜甫笔下“可爱深红爱浅红”非虚言——深红者如绛纱曼舞,浅红者若胭脂轻染,各有风致。

花间小憩所思

坐在老柳下的石凳上,翻看手机里刚拍的花影。忽然悟得:杜甫当年独步寻花,看似闲适,实则蕴含深意。安史之乱后的春天,诗人于颠沛流离中仍能发现天地大美,这种于困顿中追寻美好的精神,或许正是这首古诗穿越千年仍打动人心之处。今日我们虽无须经历战乱之苦,却常陷于尘世纷扰,而这份“独步寻花”的心境,恰是对抗浮躁的良方。

三、暮归得趣

夕阳西下时,行至河道尽头。见几株晚樱仍倔强绽放,花瓣飘落如雪,忽然懂得“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妙处——原来春日的欢愉不在喧闹,而在恰到好处的生机盎然。归途采得野花一束,插于案头瓶中,恍若将整个春天请入书房。

今日独行十里有余,虽无黄四娘家花蹊盛景,但见现代都市中仍藏着的诗意角落。杜甫若穿越至今,大概也会欣然提笔,为这江畔新景再赋新篇。正如古诗所启示的:美从来不在远方,而在发现美的眼睛里;春天从未缺席,缺席的只是驻足欣赏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