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古诗》里的春日闲记
草长莺飞二月天
清晨推窗时,檐下麻雀正啄食昨夜落的槐花,忽然想起高鼎《村居》里“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句子。虽已三月中旬,但江南的春意倒与诗中描绘的景致重叠起来——河岸的垂柳才抽出嫩黄的新芽,像被阳光浸透的丝绦,风一吹就簌簌地抖落几星露水。
纸鸢与童谣
午后散步至晒谷场,见三五个孩童拽着燕子风筝疯跑,细线在湛蓝的天幕上划出银亮的弧。有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突然摔进草垛,却咯咯笑着举起沾满蒲公英的手,让我想起“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活泼。远处传来断续的童谣:“杨柳青,放风筝;杨柳黄,踢毽忙……”这调子竟与古诗的韵律莫名相合。
“拂堤杨柳醉春烟”
傍晚的炊烟裹着油菜花香漫过田埂时,我坐在老槐树下翻看泛黄的《唐诗选辑》。邻家阿婆端着青团路过,笑说:“后生也爱读这些老调调?”她指着远处被晚霞染成绛紫色的柳树林,那枝条垂入河面的模样,确似诗中“拂堤杨柳”的醉态。我们聊起她幼时用柳枝编帽圈的往事,暮色里忽然传来布谷鸟的啼鸣。
古诗照进现实的刹那
临睡前整理书案,发现白日夹在笔记本里的野蔷薇花瓣。原来那些沉睡在课本里的诗句,从来不是遥远的标本。当放风筝的孩童变成追风筝的人,当“忙趁东风”的急切化作“闲看云卷”的从容,《村居》里的每个字依然在泥土与炊烟间跳动。此刻窗外的月光正流过桑树枝桠,像极了古人砚台里未干的墨痕。
(全文共计61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