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古诗》给我的启示:咬定青山不放松
2023年10月15日 晴
清晨推开窗,院角那丛翠竹在秋风中飒飒作响,让我忽然想起郑板桥那首《竹石古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二十八个字像晨露般滴落心田,荡开层层涟漪。
一、竹影里的生命课
坐在书桌前,阳光透过竹叶在稿纸上投下斑驳光影。忽然发现竹节处新冒的嫩芽,竟是从去年被台风折断的伤口旁萌发的。这让我想起诗中"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意象——去年那场台风卷走了小区三棵老榕树,而这丛种在碎石缝里的竹子反而更显苍翠。植物学老师说竹子用四年时间在地下蔓延根系,第五年才破土疯长,这不正是"咬定青山"的生动写照吗?
二、砚台边的顿悟
下午练字时,墨汁在宣纸上晕开成山峦形状。忽然意识到《竹石古诗》最震撼的是那种双向的坚韧:既是竹子死死咬住山岩,也是山岩甘愿被利齿嵌入。就像此刻笔尖与纸面的关系,用力透纸背的决绝,换来力透人心的印记。母亲在厨房剁排骨的声响竟与这意境奇妙重合——刀与骨的较量间,迸发出生命的强音。
三、晚风中的思考
暮色里给竹子浇水时,发现其根系已悄悄顶起地砖。这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敬畏,但转念又想:若没有青山提供的立足点,再顽强的咬合也无处着力。正如我们这代人的奋斗,既要学竹子"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也要感恩那些成为"青山"的人。台灯下重读这首诗,在"千磨万击还坚劲"旁画下波浪线——原来最动人的不是对抗,而是在对抗中形成的生命纹理。
临睡前,听见竹叶沙沙作响,像在吟诵这首穿越三百年的诗篇。或许明天该在花盆里埋颗竹种,让这场关于坚韧的思考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