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游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游记

晨曦中的白帝城

清晨五点半,我站在白帝城的观景台上,看着李白笔下"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壮丽景象在眼前徐徐展开。东方的天空渐渐泛起鱼肚白,层层叠叠的云彩被朝阳染成金红色,宛如李白诗中描绘的"彩云"。瞿塘峡的江水在晨光中泛着粼粼波光,远处的山峦笼罩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诗仙笔下的三峡

望着这壮丽的景色,我不禁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的全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描绘的正是我眼前所见的三峡风光。虽然现代的轮船代替了古代的轻舟,但三峡的险峻与壮美丝毫未减。

船行三峡间

上午八点,游轮缓缓驶离白帝城码头。我站在甲板上,感受着江风拂面。船行至瞿塘峡时,两岸峭壁如削,最窄处仅百余米,果然名不虚传。导游介绍说,这里就是郦道元《水经注》中描述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险要地段。

人文与自然的交响

中午时分,游轮经过巫峡。十二峰连绵起伏,神女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让人不禁想起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浪漫传说。甲板上的游客纷纷举起相机,记录这难得一见的美景。

暮至江陵

傍晚时分,游轮抵达江陵。回想这一天的行程,确实体会到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畅快。虽然现代交通工具让我们能够轻松实现古人眼中的"神速",但三峡的壮美与诗意,依然如李白时代一样震撼人心。

感悟与思考

这次三峡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古诗词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对自然之美的精准捕捉。千年前的诗句,至今仍能完美诠释三峡的壮丽景色。这或许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回望渐渐远去的三峡,我在心中默念着李白的诗句,期待着下一次与这片神奇山水的重逢。

有关三峡的文学常识

2.地理与文学的融合典范:打破 “地理记载枯燥化” 的传统,将科学数据与文学描写结合,证明 “地理著作也可具备审美价值”,影响后世《徐霞客游记》等地理文学作品的创作。3.文化符号的构建:文中 “高猿长啸”“朝发白帝” 等场景,成为三峡文化的经典符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的文学常识

8.《三峡》是《水经注》中最负盛名的篇章,因其精准的地理记载与高超的文学描写,成为后世学习山水散文的范本。9.对唐代山水田园诗、宋代游记散文影响深远,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便化用了《三峡》中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的意境。10.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经典篇目,是中考...

古诗三峡考试题目及答案

A.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三峡景色在不同季节各有特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水势迅猛B.春冬景色清幽 C.秋季凄清悲凉D.春季水流湍急 8.作者描写三峡景色运用的写作手法有()A.动静...

三峡和原文注释

三峡壮丽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后世有许多诗人以三峡为题材创作诗歌,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与《三峡》中关于三峡水流湍急以及猿鸣的描写相互呼应。此外,三峡地区也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色彩。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