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月是故乡明日记:异乡望月思亲

月是故乡明

十月十五日夜记

窗外的月亮又圆了,清辉洒在书桌上,像铺了一层薄薄的霜。来到这座北方城市求学已是第三个年头,每每看到皎洁的明月,总会想起杜甫那句"月是故乡明"。小时候读这句诗,总觉得诗人太过矫情,月亮分明是一样的月亮,何以故乡的就更明亮些?如今身在异乡,方才懂得其中深意。

故园的月

记忆中的故乡月夜,总是带着桂花香的。老家庭院里那棵桂花树,中秋前后开得正好。一家人围坐在树下,母亲端来刚蒸好的月饼,父亲沏一壶茉莉花茶。月光从枝叶间漏下来,在地上印出斑驳的光影。那时总觉得月亮特别近,近得仿佛爬上屋顶就能触到冰凉的月宫屋檐。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衣角兜满了月光和欢笑。

异乡的月

北方的月亮似乎确实不同。它高悬在深邃的天幕上,清冷而疏离。宿舍的窗子朝西,每到月圆之夜,月光就会准时造访。有时熬夜读书,抬头看见那轮明月,会突然怔住。键盘敲击声戛然而止,只剩下月光在寂静中流淌。这时才明白,杜甫说的不仅是月亮,更是月下的人、事、物,是那份再也回不去的温暖团圆。

今夜的月亮格外圆润,让我想起明天就是农历十月十五。给家里打了电话,母亲说故乡也在下雨,看不到月亮。可是她说:"不管看不看得到,月亮都在那里,就像不管你在哪里,家都在这里。"忽然间泪流满面。原来"月是故乡明"从来不是客观的真实,而是主观的深情。因为那里有牵挂的人,有成长的痕迹,有无法复制的时光。

合上日记本,月光依然盈盈满室。忽然想起《春江花月夜》里的句子:"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也许此刻,故乡的亲人也在仰望同一轮明月吧。月光如水,流淌千里,连接着相思的两端。纵使天涯相隔,仍可共此明月光——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千年来的浪漫与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