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南古诗中的春日闲记

南古诗中的春日闲记

晨起遇雨

今晨醒来,窗外雨声淅沥,恍若南古诗中“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的意境。推开木窗,湿润的空气夹杂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扑面而来,让人不觉想起南朝诗人谢朓笔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澄澈景象。雨珠从屋檐滴落,在石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恰似《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玲珑剔透。

书斋品诗

午后雨歇,于书房重读《玉台新咏》。南古诗风多以婉约见长,如鲍照《采菱歌》中“惊舲驰素波,腾羽沸清流”的灵动,又如《子夜四时歌》里“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的旖旎。这些诗句虽隔千年,仍能透过纸页传递鲜活的江南气息。忽见窗外海棠经雨,花瓣零落满地,不禁吟诵起“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虽非南朝原作,却与南古诗中常见的春恨主题暗合。

南古诗的时空印记

南古诗相较于北朝文学的刚健质朴,更显清丽婉转。其语言往往如“密雨如散丝”般细腻,擅长以景寓情。诸如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悄然生机,或是庾信“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的苍凉悲慨,皆在看似平实的景物描写中埋藏深沉情感。这种“言近旨远”的特质,正是南朝文人将玄学思辨与山水审美融合的结晶。

暮色沉思

黄昏时雨彻底停了,西天泛起橘粉色的云霞。忽然领悟到南古诗中为何多见“日暮”意象——无论是“余霞散成绮”的绚烂,还是“白日半西山”的苍茫,都承载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体察。这种对刹那永恒的捕捉,与后来唐诗的雄浑壮阔形成鲜明对比,恰似工笔与写意之别。南朝诗人仿佛总在轻罗小扇间窥见宇宙,在微雨落花中感知永恒。

掌灯时分重读《南史》,方知这些清词丽句背后,是政权更迭中的文人挣扎。那些看似风花雪月的吟咏,实则是乱世中知识分子对精神净土的建设。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所言“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南古诗的美学成就,终究源于诗人们用文字对抗现实苦难的勇气。今日这场春雨,竟让我听见了穿越千年的回响。

古诗闲情记趣合集

再如,宋朝李禺有首回文诗《记 闲情雅趣的古诗 闲情雅趣的古诗 答案: 1、唐·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宋·曾几《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 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古诗闲情记趣节选合集

古诗闲情记趣节选合集 闲情雅趣的古诗 闲情雅趣的古诗 答案: 1、唐·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宋·曾几《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 成阴...

三年级上册的古诗闲情记趣合集

三年级的古诗上册: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① 所见:诗人所看见的事物。 ② 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③欲:想要。 诗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 马上停止的歌唱,安安静静地站在树下。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