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月圆人团圆——记中秋夜读静夜思有感

月圆人团圆——记中秋夜读《静夜思》有感

2023年9月29日 晴

一、窗前明月光

中秋之夜,我独坐阳台,望着天际那轮如玉盘般的明月,忽然想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短短二十字,道尽了多少游子的心事。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为窗棂镀上一层银边,恍惚间竟真似秋霜凝结。

二、古今共此时

千年前的诗人与今夜的我们,望着同一轮明月。古人没有手机视频,只能将思念托付给月光;而今虽能视频通话,但隔着屏幕的温暖,终究不及亲手为父母剥开一枚月饼的温度。记得儿时中秋,全家围坐分食五仁月饼的场景,父亲总要把青红丝挑给我,说那是"月宫里的彩云"。

记忆中的月饼香

如今超市里的月饼琳琅满目,冰皮、流心、巧克力...却再难寻到那种用油纸包裹,带着木质模具印痕的老式月饼。就像《静夜思》里那个"疑"字,既是对月光的错觉,又何尝不是对往昔岁月的恍惚?

三、月是故乡明

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此刻才真正懂得其中深意。视频里母亲指着老家院角的桂花树,说今年花开得特别盛,香气能飘进二楼卧室。我突然想起《静夜思》最后那个"故乡",原来不是地理坐标,而是所有温暖记忆的总和。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惟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四、天涯共此时

朋友圈里天南地北的月亮照片刷屏,有城市霓虹映衬的,有海边波光粼粼的,还有透过飞机舷窗拍的云海月色。突然明白中秋的意义不在月圆,而在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共情。就像李白写下《静夜思》时,不会想到会成为千年后无数人的心灵密码。

夜渐深,月光移过书桌,照在翻开的诗集上。合书熄灯前,我又读了一遍那首五言绝句,忽然觉得"举头""低头"之间,藏着中国人最深沉的情感表达——所有的思念,终将化作月光下的温柔低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