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蝉虞世南古诗

《蝉虞世南古诗》中的夏日絮语

一、晨起闻蝉

清晨推开窗棂时,檐角的风铃正与蝉声应和。忽然想起虞世南那首《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纱帘被晨风掀起,带着露水气的蝉鸣声漫进书房,恍惚间竟分不清是现实还是诗境。

记得初读此诗是在中学课本里,那时只觉得二十个字里藏着说不清的清凉。如今在钢筋森林中重闻蝉唱,才懂得"饮清露"三字何等珍贵——这小小生灵餐风饮露的孤高,恰似都市人渴望而不可得的纯粹。

二、诗中的生命哲学

午后暴雨骤至,蝉声倏忽沉寂。翻出泛黄的诗集重读,发现古人写蝉总带着双重隐喻:骆宾王笔下"露重飞难进"的困顿,李商隐诗中"本以高难饱"的孤绝,唯有虞世南赋予蝉以"居高声自远"的从容。这何尝不是三种人生境遇的写照?

2.1 蝉翼上的光阴

雨停后去小区花园散步,在银杏叶上发现一只透明的蝉蜕。阳光穿过它纤薄的胸腔,在地面投下细密纹路。突然明白诗人为何独爱咏蝉——十七年暗无天日的蛰伏,换来三十天响彻云霄的歌唱,这种生命的壮美,远比"居高声自远"的智慧更动人。

三、暮色里的诗心

傍晚整理旧物时,从大学笔记本里飘出片干枯的梧桐叶,上面用钢笔抄着《蝉》的全诗。墨迹已晕染成淡蓝色,像被蝉声浸泡过。忽然听见窗外又有断续蝉鸣,这次却不再觉得聒噪。或许真正的诗心就是这样:既能听见"流响出疏桐"的天籁,也容得下市井人声的嘈杂。

临睡前在日记本上补完今日感触:我们何尝不是时代的蝉?有人困于露重风多,有人苦于居高和寡。而虞世南笔下的蝉,终究给了我们一种可能——在喧嚣中保持清露般的初心,让生命的声音穿越所有浮华。

)